长之路,得中原望吴楚易,欲以吴楚进望中原则是难。然事事无常数,励精图治,厉兵秣马,总有饮马大河之时。”

    以南伐北本身就是困难之事,历史上刘宋巅峰时期,几乎是拿下黄河以南的区域,但由于己身问题,加上鲜卑兵精,粮草供给困难,最终是草草收场,退到了淮河流域。

    且不论刘宋,再观东晋,其疆域不比南汉小,且比南汉还大。但因内部问题,及作战失败,最终北伐无望。

    彼时东晋、刘宋面对的还是散装北方,今南汉面对成型的曹魏,能屡次取得出众的成绩,已是不易之事。尤其这次襄樊之战,如果没汉水相助,很可能会如寿春之战,取得小胜,草草收场。

    话是这么说,但霍峻却怀有北伐成功的信心。

    南汉只要不内斗,保持稳定的发展,以曹魏的国内态势,南汉早晚有机会成功。且不言几十年后的洛水之誓,且看曹操继承人曹丕,及那陇右灭霸马超,不知为何霍峻总有种预感,南汉若能成功北伐,多半要寄希望于他们。

    当然霍峻更是知道,如果他与诸葛亮这一代人不能北伐成功,后继者大概率会放弃北伐,转向政治内耗倾轧。甚至会利用北伐谋利,行不轨之事。

    见霍范仍有些迷茫低沉,霍峻自信说道:“父年有四旬,征战十余载,下江东,取江淮,破金口,定汉中,所下之地数百城。何不能再下数百城,匡定汉室乎?”

    纵观三国之前兵家,得地之众者,除了韩信外,没人比他多,纵是杀神白起也仅得七十余城。

    毕竟金口之役,恢复大半荆州;江淮二役,几乎全下江淮;江东数役,得城三有其一。若将交岭城池算上,纵是韩信也没有霍峻多。霍峻仅是不屑将交岭城池算上,毕竟他都没到过交岭前线。

    霍范听得霍峻这般言语,拱手赞道:“父亲豪言,范当举兵随之。”

    “你当勉之!”

    “诺!”

    父子谈话间,侍从趋步来报,说道:“霍督,蒋太守携王孝廉求见。”

    “让他们入亭!”

    “诺!”

    见霍峻有事要处理,霍范起身告辞,说道:“父亲既有要事,范且先归营理事。”

    “善!”

    少顷,蒋济领着王祥趋步而来,途中还与霍范拱手问候。

    “济见过霍督!”

    “仆拜见霍督!”

    “且坐!”

    霍峻神情和善,打量着琅琊人王祥,见其面容敦厚,衣着质朴,气质儒雅,不由暗自点头。

    王祥,字休徵,历史上卧冰求鲤者。其出自琅琊王氏,与日后的东晋耳熟能详的王马共天下的王氏是为同族。

    其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王融拒公府征辟。在东汉末世时,徐州大乱,王祥带着母亲与弟弟,与众多徐州人般逃难到江东。不同的是,王祥拒不出仕,隐居庐江深山二十载。

    今母亲病逝,王祥已无牵挂。在蒋济的征辟下,又有弟弟王览的劝说,王祥方才决定出仕,是被举为孝廉。

    招呼蒋济、王祥入座,霍峻说道:“休徵为我治下首位孝廉,此番入京当勿坠我徐州之名。”

    孝廉每郡都有名额,江淮自然也有,但是考虑到江淮百姓稀少,人才更是少得可怜,故而江淮各郡从没向武汉推荐过孝廉。今时好不容易从深山里蹦出王祥,不举他为孝廉,还能推举谁?

    至于南汉的举孝廉制度如何?

    只能说因诸葛亮治国,执行标准远比北魏严苛,凡被地方举为孝廉者,必须要入京,接受尚书台的考核。甚至大部分时候,诸葛亮亲自面试被举为孝廉之人,故而南汉的孝廉含金量甚高。

    以至于南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