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蒋济点了点头,说道:“魏军攻势减缓,人心涣散,或有撤军之兆;使者往来南北,或是为征求撤军之意见。”

    说着,蒋济略有忧虑,说道:“今下大司马尚在武汉,若曹丕此时撤军,我军谋划恐将功亏一篑。”

    闻言,陆逊心中渐生烦躁,起身在大帐中来回踱步。

    当下正进入关键时刻,如果在这节骨眼上曹丕下令撤军,他们欲行歼灭战的构思将彻底化为泡影。

    望着陆逊踱步的身影,蒋济建议道:“如魏军撤军,大司马兵未至,我军不如率军追之。虽不能大有斩获,但却有退敌之功。”

    陆逊忽然想到什么,停下脚步,问道:“子通,当下派军出击魏军如何?”

    “嗯?”

    蒋济先是疑虑片刻,而后似乎明白了什么,压低声音问道:“车骑将军莫非欲佯败魏军,大涨魏军士气,而令其有久战之念!”

    “然也!”

    陆逊眉头微蹙,说道:“今魏军之所以有撤军之念,皆因南征多日,苦无战果,师老兵疲之下,而生退军之念。如我军被魏军所败,贼军士气大涨,或许能令其久留,以待破敌良机。”

    “若魏军得胜之后,仍有撤军之念,那当如何是好?”蒋济问道。

    陆逊叹了口气,说道:“如曹丕仍有撤军之念,此当是天意尔!”

    蒋济沉默半响,说道:“江淮兵精且少,不宜白送性命!”

    对于陆逊这种要用士兵性命去留住魏军的做法,蒋济所持态度是支持的,但蒋济的前提是不能让江淮兵力去送死。

    “嗯!”

    陆逊捋须而思,说道:“今当遣军中老弱而杂以锐士,出兵逆流而击浮桥,以察浮桥之虚实,敌以大军迎之,我军则可兵败而走。”

    让江淮精锐去佯败送死,陆逊可没疯掉。且不说江淮精锐是破敌主力,即便可以佯败,但这件事让蒋济知道之后,注定不能用江淮兵。

    “何部可担此重任?”蒋济问道。

    “邓贤、陈式二将多统郡兵,可令二人逆击浮桥。”陆逊想了想,说道:“不知子通可有异议?”

    “可!”

    蒋济说道:“将军之谋划万不可被外人所知,如让寻常将领闻之,恐生骚乱尔!”

    “除大司马外,唯你我知晓此事。”陆逊答道。

    “善!”

    少顷,陆逊招众将集结,而后下令陈式、邓贤率兵万人乘舟而进,捣毁浮桥。

    次日,陈、郑二人奉命出战,直取邵阳洲浮桥。

    魏军水师当即出营作战,不同于上次用火攻,魏军舟舸停泊在邵阳洲附近,而后用弓箭迎击。

    两军从上午战至中午,曹休乘机率军中精锐乘舟突击,且杂以火船。

    陈、郑二人兵马不精,面对曹休突然袭击,以及火船突击,不能抵挡,鸣金败走。

    不巧的是撤军途中起了大风,邓贤所部舟舸被吹到岸边,曹洪趁机率兵击之,除了千余名军士逃脱外,邓贤与其余军士因来不及走脱之故,被魏军擒杀。

    是役,将领邓贤被杀,汉军被魏军擒杀四千余众。加上上次兵败邵阳洲,汉军死伤被擒者,不下八千人。

    取得如此战果,曹休欢喜不已,当即将邓贤的人头与俘虏兵马送至淮北大营,且杂有一封继续作战的奏疏。

    淮北,义成。

    大帐中,曹丕听着使者上报的战果,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陛下,贼将邓贤人头在此!”

    侍从捧着木盒,说道:“今下是否打开?”

    曹丕看了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