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说点丘福没有想到的。”

    “赋予将领标识的权力,未来只能掌握在舅舅手中。”

    “将领佩戴标识,在军中就拥有指挥权力、地位。”

    “扒掉他的标识,他就失去军中权力、地位。”

    “一旦能实现这一目的,等于皇权、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得到了一次有力加强!”

    “历朝历代,一直在探索加强中枢权威。”

    “秦朝的郡县制、汉朝消灭封藩制、宋朝以文官统御武将。”

    “前两者,是中枢对地方的收权,宋朝是对武将的收权,但宋朝的经验,很明显就不成功,以文御武,造成宋朝军事实力长期疲软。”

    “如果本朝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皇权、中枢有效有利的控制军队,就不需要搞以文御武这一套了。”

    ……

    朱元璋认真听着。

    他听出来了,外甥支持军中标识化。

    也以他武将的身份,反对宋朝那套以文御武。

    ……

    “臣以为,丘福奏章一定会对本朝,会对整个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力或许可以媲美郡县制、废除封藩制。”

    李文忠做了总结,结束了他对标识化的评价。

    朱元璋欣慰点头,十分满意。

    这番话,有好听话,也有比较刺耳的话。

    但都是难得的大真话、大实话。

    “这个丘福,能力还有待考察,但对朝廷是忠心的,接下来,伱好好关注一下这个小将。”

    “是!”李文忠忙应道,暗暗感慨,‘之前算是入了陛下法眼,这道奏章递上来,看来初步简在帝心了。’

    殿内突然又陷入安静。

    朱元璋皱眉思索着,某刻,指示道:“这道奏章先不公布,丘福不是请求在军中实验吗?”

    “准许他实验。”

    “并且,咱还要亲自给他设计标识。”

    话中,拿起笔,找来一张空白折子,略作沉吟,回想折子中描述的标识模样。

    随即提笔在折子上画了起来。

    片刻后,招呼李文忠,“你来看看,哪个好。”

    李文忠忙凑到御案旁。

    折子上有两种图案。

    一种是盾牌形状,分别有一道杠的盾牌、两道杠的盾牌、三道杠的盾牌。

    另一种,像一把剑,不过没有剑柄,剑体上面分别有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

    “这种盾牌的标识,可以缝制盔甲胸口位置,至于这种剑样式的,咱想着,缝制在袖口好呢,还是缝制在肩头好?”

    “咱想着,缝制在袖口,象征着,将军们持剑,替朝廷开疆守土,剑无柄,警示将士们,兵权这柄剑不好拿捏,一定要兢兢业业,不可有私心。”

    李文忠一听,就知道,朱元璋更喜欢这种无柄剑样式的。

    略做沉思,提议:“陛下,袖口不好,丘福奏章里面提到了,标识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要让士兵第一时间找到上一级将领。”

    “袖口不显眼。”

    “臣以为,不如放在肩头更明显。”

    “一把无鞘无柄的剑,置于将领肩头,一样能起到警示将领的作用。”

    闻言,朱元璋笑了,“那好,就置于肩头,看来你也更倾向于剑样式的。”

    “咱们大明的军服是红色的,这剑式肩标也用红色的,至于杠……”

    “陛下,不如就用绿线绣织吧。”李文忠提议,“丘福在奏章中也说了,四郎他们就是用绿色的布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