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便是儿臣的整个设想。”朱棣做了最后总结,便闭口不言。

    朱标看看朱棣,眼中流露出若有所思神色。

    朱元璋目光环视,“诸卿对朱四郎的乡土村社设想,是否有异议?”

    ‘你家朱四郎这种做事风格,谁敢说话!’

    百官愤怒腹诽,随即拜道:“臣等无异议,完全支持朱解元的构想!”

    朱元璋唇角抽抽,这就怕了?

    “既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朱元璋视线转移,落在朱棣身上,“百官心服口服,你通过了殿试,今后,就是状元了,稍后,朝廷会对你有所委派……”

    “臣遵旨!”

    百官看着朱棣作揖领旨,心情十分复杂。

    老朱家真出了个状元。

    这个状元没水分!

    各种各样的原因,没人给朱四郎放水。

    是朱四郎凭本事得到的!

    ……

    早朝结束。

    朱棣跟随百官从奉天殿内走出。

    “老四。”

    沿阶而下时,身后传来喊声。

    是大哥。

    朱标走到朱棣面前,看了眼,“大哥有几句话想和你谈。”

    朱棣点点头,跟着朱标离开。

    百官目视兄弟二人离开,纷纷议论。

    “太子爷找朱四郎谈什么?”

    “是不是朱四郎的狂妄霸道,引起太子爷不满,敲打朱四郎?”

    ……

    朱标带朱棣走远一些,扭头看了眼,鬼鬼祟祟观望的百官。

    视线移动,落在朱棣身上,略作沉吟后,拧眉道:“老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这种做事方法太过霸道,别人都不敢说话了!”

    老四是聪明。

    可老四这种做事风格不好。

    别人都不敢说话。

    老四若错,那就是大错!

    若让老四当皇帝,恐怕朝堂上,就是老四的一言堂!

    朱标并不知,他真猜对了。

    历史上,‘朱棣’就是如此。

    能真正影响朱棣,敢在朱棣面前进言的,只有少数几人

    朱棣笑着摊手,“大哥,绝大多数声音,要么不怀好意,别有用心,要么都是些无用的废话……”

    从古至今,其实都只有少数人,才愿意,也敢发出真知灼见。

    干嘛为了所谓的兼听,浪费精力。

    ……

    “何况,我没有禁止别人说话,只是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心虚之人不敢说话……”

    类似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就不受影响。

    声音需要过滤。

    一种方式是让所有人都说出来,听的人,自己分辨。

    另一种方式,就是他这种,直接让那些心思不纯之人,不敢说出来。

    没什么好坏之分。

    就看听者自己选择。

    他只是图省事,选了后者。

    ……

    朱标眉头紧拧,老四这套歪理,让人挑不出毛病。

    可就是太霸道了点。

    你不想听,也认为无用,就直接不让别人说!?

    父皇做事,也没这么霸道。

    很明显,老四听不进他的劝说。

    或许,今后老四因这种霸道行事,吃点苦头,才会转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