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说的,当初你父母的遗物遗产,还能找得回来吗?”

    陆荷苓摇摇头:“我从没想过。”

    “我当时只感觉活着没有意思,如果不是你劝我,而是别人让我嫁过去,那我干脆就死了。”

    “你父母的亲戚呢?”纪元海又问。

    “我爸原来的时候跟陆家联系并不多,也并不太亲,我听说他好像是很久以前跟家里彻底决裂离家出走,后来才自己娶了我妈,有了我。”

    “要是按照那个时代的豪绅做派,他应该是很早成家生孩子,继承家业的。”

    “我妈的亲戚倒是一年来往几次,我也有点印象,不过后来也挺让人伤心的。我爸的学生、我妈的朋友、我妈的亲戚,都像是吃错了药,一个个对着我爸我妈指指点点。”

    “曾经他们脸上带着笑容,那时候却狰狞异常……”

    这些不好的记忆就没必要说了。

    纪元海听得出来,陆荷苓在省城应该是处于一个举目无亲,或者说有亲戚,基本都断干净的状态。

    省城跟农村又不一样,断了亲戚之后,一辈子都不会有人跑到你面前嘀咕你是是非非。

    所以,除非亲戚真的有意再挽回陆荷苓,否则陆荷苓就是没有亲戚了。

    “省城,你还有朋友吗?”纪元海又问。

    “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我下乡的时候,她参军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陆荷苓回答。

    纪元海听后,倒也有点意外。

    用几年后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台词来描述,那就是“需要下乡的时候你们参军了,真要打仗的时候你们又要回后方了”,这都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操作。

    陆荷苓长的漂亮,学习又好,为人文静不生是非,能够和这样的同学交上朋友,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这应该也是仅有的一段时间交集了。

    纪元海知道越往后,越是天差地别。

    就陆荷苓这种文静、不争名利的性格,更不可能再去主动联络老同学,也没有跑关系这样的心思。

    省城的事情问的差不多,纪元海又跟陆荷苓闲聊:“咱们小山屯的知青,除了你还有省城的吗?”

    陆荷苓回答道:“曹建红是,程卫国也是,其他人都不是了。”

    纪元海点点头:“曹建红,那个小眼睛,老想说点话对你阴阳怪气的女知青?自从你嫁给我,她就想嘲笑,后来你当了会计,她就不敢了。”

    陆荷苓点点头。

    程卫国,纪元海同样有印象。

    主要是记得有个叫马斌的家伙挺蠢,上了王老二的当,程卫国虽然也上当,但是没当急先锋;而且后来还主动提出帮纪元海诈了王家一些的消息,换取自己回城证明。

    可以说,不算太蠢笨的人,有些心思的。

    省城人海茫茫,也未必能够遇上他们。

    就算遇上了,就凭原来的“交情”,难道还能热情招待?能打个招呼就不错了。

    从河堤回来,纪元海和陆荷苓两人继续看书学习,别的也没什么事情。

    纪元海爷爷和父亲都有点心急,把纪元海叫回去纪家,问他到底考了多少分、能不能上大学、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要是不能上大学,可得早做打算,该赚工分赚工分,该挣钱挣钱,不能老是这么一天天在家耽误下去。

    见他们着急,纪元海也跟他们说了实话,自己和陆荷苓成绩非常不错,上大学十拿九稳,就等通知书了。

    纪家一家人才都欢喜放心。

    纪元海也看了看刚满月的小侄儿纪考成,小家伙白白嫩嫩,眯着小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