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战坦克设计上秉承了苏军一贯的作战思路,系统配置易于生产,不仅保留了苏制坦克特有的低矮外形,和125毫米大口径主炮等特点。

    可发射炮射导弹,备有自动装弹机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

    还安装总功率78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和三防装置,在防御这方面,比第二代提升了不少。

    T-72从1967年开始研制,1973年装备前苏联陆军,总共历时了五年。

    作为第三代主战坦克,T-72坦克制造简单、可靠耐用,堪称前苏联继T-34坦克后的又一名作。

    不但在前苏联军队大量服役,还外销和授权华沙条约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生产。

    几乎成了前苏联坦克的新招牌,使其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5000余辆。

    T-72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

    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一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

    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

    T-72坦克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一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ФГ-125。

    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

    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升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

    炮塔内可以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

    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

    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老旧型号有的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

    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

    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T-72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

    前上装甲厚200毫米,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属材料。

    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

    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

    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

    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

    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厚度为20~30毫米,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

    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成。

    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尘埃,及化学毒剂进行必要的消毒。

    如果之前被成龙干掉的m60,有如此相应的三防装置的话。

    在成龙的汽车炸弹疯狂燃烧,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