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参与那就参与,如果参与不了,换个地方处理政务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这也是刘备到达商量作战会议地方之后,看了看这个大棚子下面的人,就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人,诧异的同时,也露出了一抹的惊叹。

    至于商议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刘备也知道,对此表示同意。

    而各自选择的配合,也充满着随意,甚至有一些放任。

    别的不说,文成武将之间自己选择的组合,在默契度和配合度方面,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虽然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文武相和,拉帮结派的产生,不过刘备对此,倒不怎么为在意。

    只要能够发挥战斗力,降低己方的损耗,这种行为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反正他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维持了军方的稳定性,而陈曦的存在,也算是稳定了文臣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没有阻止的必要性,反而对这有些欣慰。

    这种放任,何尝又不是他给手下重臣的一种保留手段,避免他一时头脑发昏,做出错误的事情,也是之后有挽留的余地。

    “孔明,时至于此,为何还在于此处处理政务,要是去晚了,可就来不及了…”刘备轻声靠近诸葛亮的身后,看着一脸认真且专注的诸葛亮,写了一手极为好看的字体,同时对于政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给予了相当优秀的处理方法,满意的同时,也发出了询问。

    “亮见过主公!”诸葛亮听闻此声,扭头便看到了刘备,连忙起身行礼。

    “免礼免礼,子川说的没错,你啊,确实够努力的…”刘备看着认真的诸葛亮,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赏道。

    若他麾下的所有文臣,都像诸葛亮这般努力,那简直是做梦都不会出现的场景。

    那种情况下能够爆发出来的实力,就算是他,都没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和预算。

    “主公说笑了,我只是认可子川说的一句话罢了,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被人称为蠢才吧…”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轻声的说道。

    有天赋却不努力,不过就是一个蠢才罢了。

    “孔明如此聪明,生平仅见,天下能比其肩者,寥寥无几,怎么会是蠢材呢?”刘备拍着诸葛亮的肩膀,轻声笑道,“天下柱石,在汝之肩,举国而行,大任于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