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欲送去越国作为和谈之礼。

    若是将褒君的行踪送去,必定是一份大礼。

    但是风允不愿意做此小人行径。

    更何况风允清楚,贪婪之行没有底线。

    这样下去大庭将成为越国的附庸,更甚者会被越国吞并,要知,越国可不服王化,是为东夷之地,天子无法制裁,以现在大周的局势,这东南之地的其余诸侯国也阳奉阴违。

    就如东南吴国,是王下诸侯国,一直在牵制越国的发展,但这会因为褒君离去,怕是大庭向大周求援,吴国也会犹豫帮助大庭对抗越国,转而谋取自己的利益。

    大国纷争,小国覆灭,不到万不得已,大庭是不会向大周求援的,大庭清楚吴国也有东夷脾性,绝非尊礼有德之国……

    “上士,到了,这里就是您的禄田。”

    禄田中,洋洋一片的粟米,怕是再有一两月,就能收成。

    禄田中有民在作,见到甲兵和风允来,近些家的人都聚过来。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皮肤粗黑,衣着简朴,满是汗水的庄稼庶民。

    “甲兵有何故,可要喝点水,食点饼。”

    一老汉拿出粗糙干黑的糠米饼子,还让一小孩拿来一个皮水袋。

    农人淳朴,只能拿出自己手头最好的东西招待。

    甲兵挥手,他道:“这位是上士,同时你们这里的三百亩田已经划为了这位上士的禄田。”

    三百亩,就是三顷之地,每顷为一田,一田有八家人耕作,就是二十四家人。

    风允拿出契书,按照契书所划,很快确定了禄田。

    而这禄田中耕作的二十四家人都惶惶不安地在风允面前。

    年长之人上前交涉。

    风允道:“长者不必紧张,我之前前来一观,同时告知诸位此三田归为我属。”

    “啊,上士安,我们知晓……就是……不知上士可有私制。”

    几位老人不见松懈,反而更加紧张。

    随着他的话,其余人也都不敢喘气,等待风允的安排。

    私制……也就是对私田的税收,这个由禄田的主人来制定。

    风允的这几块田,都是沃田,亩产能达一石二,又离城近,这些庶民都不想因为税收过高而无田可作。

    “之前是何税?”风允问。

    一老人紧忙答:“五作一税。”

    五作一,是为平税,能让耕作的庶民有个好收成,日子也能安康。

    一些新得禄田的士族往往是十作三税,以此来积累早期的资产,所以这些禄民紧张。

    风允道:“就按此做吧。”

    风允家中只有自己与嫂子侄儿,倒不需要太多税收,而他又志不在区区三田,倒不想徒增烦恼,还要自己去找新的庶民来耕作。

    这些禄民一听,紧忙要叩首。

    风允摆手紧忙道:“莫叩,叩之加税。”

    闻声,这些人紧忙止住。

    叩拜,这是对国君都不需的礼,但为了粮食,叩首对庶民不过是小事。

    风允却不喜,他自己不喜跪别人,也不喜别人跪自己。

    望向快至午时,风允道:“我城中的宅居还未修筑,你们若是有事,可来典籍宫寻我,除休沐或未坐职时,皆是在的。”

    “是!”这些庶民都应声。

    解决了禄田之事,风允这才离去,他还需去看看自己的孩童弟子们,对他说的故事有何想法。

    当然,在这之前,他还需看看自己取长补短之计,是否让那少年少女带来了他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