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会意,出列向赵祯拱手道:“官家,如今大宋上下多有弊端,皆因分权过重所致。政事堂、三司衙、枢密院各行其事,政令不能统一,造成全国各地政务混乱,法制、政令、军务皆为松散。”

    “哦?”

    赵祯故作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臣请立一个新部门,统筹大宋各部,以使上下一心。”

    吕夷简平静地说道。

    这话出来,百官顿时心中一惊,纷纷以不敢置信地眼神看向吕夷简。

    大宋向来三权分立,行政权、军权、财政权都被分开,甚至不止是这三权,连司法权也属于三权分立。

    地方衙门负责抓人,普通案件审判基本交由地方县衙、州衙以及路的最高司法机构提刑司,杀人或者其它重罪就要上报刑部和大理寺,最终由大理寺进行审核。

    也就是说,大宋司法权的情况就是地方衙门、提刑司、刑部以及大理寺各自独立,分别交互了审查、缉捕、审判以及核查权。

    四个部门各有警察局、法院以及监察院的部分职能,以此做到权力叠加,相互牵制的作用。

    在分权如此严重的大宋,本身就是因为皇帝需要加强皇权。

    让士大夫阶级虽然掌握有大部分权力,但却在内部分裂,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威胁不了皇权。

    所以大宋皇帝最担忧的是士大夫阶级统一权力。

    如跟宋制大部分制度相似的唐代就是宰相权力比较大的时候,宋朝吸取唐代教训,分管了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现在吕夷简要求成立新的部门,不就跟唐朝的宰相制度一样吗?

    莫非吕相这是要恢复唐制?

    那官家不得震怒?

    想到这里,吕夷简那一派的官员都担忧不已。

    而其它派系的官员却暗自窃喜,幸灾乐祸了起来。

    甚至有不少御史谏官跃跃欲试。

    一旦官家开口拒绝,他们便立即群起而攻,弹劾吕夷简欺君罔上,意图不轨。

    “嗯,准奏!”

    就看到赵祯毫不犹豫地答应,像是怕慢一秒吕夷简就反悔一样。

    “官家,臣弹劾.”

    几乎就在赵祯同意的刹那,一个御史走了出来。

    只是他刚开口就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随后一脸惊诧地抬起头看向赵祯道:“等会.官家,是臣耳朵坏了吗?刚才官家说什么?”

    “朕说准奏!”

    赵祯又重复了一遍,随后说道:“自此设政制院,位在政事堂、三司府、枢密院之上,统筹大宋一切事务。”

    “这这这官家怎么能准奏了呢?”

    “政制院岂不是恢复唐制?”

    “若有人权知政制院,权力恐怕与丞相无异啊。”

    下面百官顿时炸了锅,一个个震惊无比。

    新设立的政制院统筹全国一切事务,跟唐朝制度差不多,甚至比唐朝宰相权力还大,与汉时丞相能比。

    这不是分散皇权吗?

    官家怎么会同意?

    当下众人立马就有人站出来说道:“官家,万万不可。唐时宰相政出政事堂,以至国家乱象丛生,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等人为祸朝纲,切不能让宰相独揽大权。”

    “政制院与政事堂已无分别,甚至权力犹有过之,这与古之丞相有何区别?若是有奸相出,岂不是要害了大宋江山?”

    “胡说八道,吕相自上任以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如何当不得政制院?”

    “现在大宋内忧外患,正需要吕相来独断纲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