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上下分级。

    这次领兵前往环庆路夹击元昊很重要,必然要派大将去。刘平作为鄜延路转运使兼鄜延路副总管,职务最高,由他去合适。

    但范仲淹考虑到赵骏曾经给他讲过刘平糟糕的指挥,便按下了这个想法。

    要不是刘平进士出身,且历史上在三川口之战中死战不退,保全延州,没有投降敌军,老范都想把他调走了。

    刘平不合适,任福和石元孙也不太行,历史上这俩也败了。

    王仲宝跟许怀德不错。

    但环庆路要保,延州也要大将在,他们俩现在担任着延州北面的防御重任,把他们抽调走了,延州北面的安龙寨、永平寨就空虚了。

    所以范仲淹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一个人来,现延州知州兼部署张亢。

    此人历史上是泾原路兵马钤辖。

    赵骏后来跟老范聊宋夏战争时曾经提过他,说这个人比较勇猛,多次进攻西夏,打得西夏不敢入关。

    最重要的,抛开赵骏提过这个因素,张亢自己的履历也比较厉害。

    他是天禧二年的进士,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喜欢军事,在天圣年间,主动调请为镇戎军通判。

    还曾经在李德明死的时候,上言皇帝,提出预警建议,告诉朝廷李元昊很有可能反叛,突然袭击大宋,希望朝廷早做准备。

    并且还上了十多章策略建言。

    从这里就说明张亢对西夏反叛的事情早有预见,是一位能文能武,富有谋略的人才。

    因此前年范仲淹上任西北,就把当时安肃军知军张亢调了过来,算是平调从辽宋边境的知州变成宋夏边境的知州,并且授予一定兵权为延州部署。

    不过此时张亢并未参加会议。

    因为这个月庞籍又从后方派送一批粮草过来,由鄜州知州薛向负责送往延州,张亢作为延州知州,肯定要亲自领兵去接应。

    觉得张亢适合作为此次出兵的将领之后,老范也没有迟疑,立即安排刘平去接应粮草,把张亢换回来。

    翌日。

    张亢从延州南面的甘泉县快马加鞭赶回。

    延州城外,范仲淹已经在等着他了。

    今天早上,他收到了的环庆路安抚都监卢守勤以及巡检刘怀忠的信,说元昊在进攻拷栳寨。

    当时环庆路那边,种世衡驻守在通远,那里离镇戎很近,所以如果环庆路支援泾原路的话,那就只能是种世衡去。

    而滕宗谅和曹琮、赵振三人作为环庆路最高文官和军事长官,驻扎于庆州安化城。

    那里离保安军比离延州还远,因此前线的金汤城守将卢守勤和拷栳寨守将刘怀忠自然是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延州来。

    得知李元昊来得这么快,范仲淹也不敢怠慢,一边组织起早就筹备好的军队,一边等着张亢回来。

    此刻城外,四十岁的张亢风尘仆仆,一路疾驰到南城外的亭边,翻身下马,走到范仲淹面前拱手道:“相公,急召下官回来,是有紧急事吗?”

    “不错。”

    范仲淹说道:“元昊寇边,以佯攻泾原路,实攻环庆路,此刻战况紧急,你必须立即领军前去。”

    “下官领命!”

    张亢就觉得眼睛都亮了,当了那么多年文官,可他最喜欢的还是当马上将军。

    哪怕他多次在边境为官,可终究没有亲自带兵打仗。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范仲淹虽然知道他历史上是个猛男,但也不敢掉以轻心,而是叮嘱道:“你虽在边境多有为官,然这是第一次领兵,还是要小心为上。”

    张亢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