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宋的劳务合同法之类的条例反而能够顺利地施行下去,也间接促进了北宋的经济繁荣。

    然而工人就不一样。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一点的工厂可能几人,几十人。大一点的几百人,乃至数千上万人都有可能。

    资本家每个工人克扣一点工资,或者逼他们无条件加班,加在一起创造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因此早点出台政策和法律,也是为了防范于未然,避免亡羊补牢。

    政制院对这些事情的规划其实倒也并没有做太久,因为不用他们亲自做。

    国旗、国徽、国歌之类的事情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出台法律保护工农的事情交由刑部,土地规划的事情还是需要自然资源部前往新打下来的土地去勘探矿产。

    其余的就是一些调研工作。

    赵骏亲自前往汴梁城外的那些工厂,视察工人工作的环境。

    而且还去了汴梁周边一些矿山,如曹村镇(平顶山)、长社(许昌)、郑州等煤矿产区,了解采矿作业的环境。

    目前受限于开采水平和能力,主要采矿作业以挖露天矿产为主,较少深入地下。

    但显然易见的是,随着工业发展,露天煤矿和铁矿估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迅速枯竭,深入地下采矿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保护采矿工人的利益也是重中之重。

    就这样赵骏忙活了差不多两个月,等到庆历七年七月中旬的时候,一个相对成熟的现代化政体趋于完善。

    赵骏亲自写了大宋宪法,经过政制院诸多宰相的几次商议以及稍微修改之后,达到了可以发布的地步。

    “序章,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自夏商周后,分封制下华夏文明日益璀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

    “秦国一统天下,遂中华文明一统的格局就此诞生。秦国二世而亡,汉朝再次统一,七国百姓融为一体,遂有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汉族。”

    “强汉击败匈奴,打通西域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长史府,积极与世界沟通,民族意识在此觉醒和树立。”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连年征战,终归于晋。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自此有了南北朝,中国有二百余年不能一统。”

    “隋文帝杨坚立隋朝,终一统天下,又二世而亡,国归于唐。”

    “唐盛极而衰,天下分崩离析,乃有五代十国,后有宋太祖赵匡胤,起于军中,一统华夏,建立大宋。”

    “大宋上承唐朝,下启新时代,宣于正统,立于法礼,功勋于一统分列疆土,无愧于万民百姓。”

    “今燕云十六州回归,华夏故土再次统一,遂立此宪法,以立国家!”

    “第一条,改大宋全称为中华公民宋帝国,大宋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国民百姓。”

    “第二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是赵宋皇室领导的、以大宋全体百姓为基础、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君主专政的公众主义国家。”

    “第三条,中华公民宋帝国旨在缔造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平等团结互助的公众民族关系。”

    “第四条,各民族平等,只要加入国家国籍,则只有一个身份——中华公民。”

    “第五条,中华公民宋帝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七条,取消一切士农工商排序,取消一切非特别优待人员的优待,废除一切奴隶制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