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的话,宁海军和镇海军可以直接上岸,打响第一枪,杀奔平安京威胁甚至生擒天皇。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懋这次行动很好,立下大功,升为润州团练使,给予全军表彰,等回国后就进行表彰大会。

    为什么说这点很重要呢?

    就在于树立一個典型,哪怕马懋在这中间有犹豫,但政治就是这样,需要掩盖缺点,放大优点。

    如此就能告诉全大宋的军人,如果你在海外执行任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千万不要手软,该打的时候就打,朝廷永远是他们的后盾。

    不过说实话,这个表彰对于马懋来说,显然有些不公平,一战收回了矿产,武职没升,升了个寄禄职,总共就升了两级。

    可赵骏也没办法,因为海军目前就七个军,军指挥使上面就是海军总管和副总管。

    再升就是海军副总管了,那是高级将领,呼延守用跟着狄青立那么大功劳都没有升上去,更别说马懋。

    因此只能升点寄禄职提一提品级。

    而且说实话,大宋这混乱的官制也让赵骏头疼。

    现在文官还好,已经取消了寄禄官和差遣官,都统一进行了品级划分,解决了混乱的问题。

    唯独武将涉及到大宋重文抑武的立国国策,各方面的地位都暂时还没有进行提升。

    不是赵骏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全体文官反对,阻力可以说是相当大。

    当初老范和赵骏能够把庆历新政推行下去,是靠着拉一派打一派,分化文官集团。

    比如利用大量闲散的中下级官员,给予他们实际职位,从而换取大量中下级官员支持,通过了很多如改革官制、考成法、摊丁入亩等新政。

    而若是想提高武将地位的话,那原本那些支持赵骏的官员,恐怕全都要转换阵营,连政制院那些宰相也都不会同意。

    因此赵骏暂时就没有动武将的制度,想着等以后顺势划定军区,改革军衔制度,把武职和官职彻底区分开来,文武变成两个系统,再完善晋升流程也不迟。

    甚至到时候还可以进行大授衔,将来再算他们的功勋足矣。

    几条手令送出去,然后就是政制院以大宋国家的名义,对日本那边进行谴责,这样就完成了明暗两条对策。

    明面上对日本谴责加武力威胁,暗地里则挑动日本内部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

    双管齐下,拿捏个小日子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

    四月十日,在昨天确定了对日方针,并且实施下去之后,赵骏就没有再在这方面关注,而是投入到了另外一项事情上——黄河治理。

    一大早赵骏就没有去上朝,甚至连政制院都没有去,而是穿戴好整齐,准备出门。

    “夫君,路途遥远,还是要早去早回。”

    曹苗芯帮赵骏整理了一下衣服,送到门口嘱托着,身边还站着赵昙和一个小丫头。

    赵昙出生于庆历二年八月,如今快七岁了,目前在汴梁小学读一年级。

    小丫头是赵骏的女儿,叫赵清韵,与隋国长公主赵清晗,邓国公主赵清安同一个辈分,今年四岁,被赐爵长兴县主。

    “爹爹,早去早回。”

    赵清韵奶声奶气地道。

    “好。”

    赵骏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看向赵昙道:“儿子,在家中好好读书,不可惹事生非,在学堂听老师的话,知道吗?”

    “是,父亲。”

    赵昙连忙拱手说道,像个小大人似的。

    赵骏点点头。

    说实话,对于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