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为你上表求情,但是不一定会为你硬顶圣旨。但是你什么错都没有犯,在战事中尽心尽力舍生忘死,我若是不能保住你,将来如何统御这十万大军?”

    他的话合情合理,也是一方统帅该有的决断,但陆沉仍然诚恳地说道:“多谢萧叔照拂。”

    萧望之微微颔首,继而分析道:“不过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他应该会将这件事暂时搁置,再加上有雷泽大捷的加持,他做到这一点不难。陛下从登基之初便在筹谋北伐,这十多年来给了边军足够的支持,可谓从一而终矢志不改,因此你的身世谣言或许会成为他心中的一根刺,可暂时不会动摇他的决心。既然如此,他就没有必要敲边鼓弄小手段,不如一心一意地支持边军继续向前。”

    陆沉总算放下心来,其实这段时间他并非被动等待,从泰兴府到来安城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局势的变化,并且和陆通商议过提前做好天子翻脸的准备。

    最坏最坏的打算,那就是陆家被迫迁北,去宝台山里投靠七星帮。

    当然这个可能性很低,至少萧望之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陆家被逼到这个程度。

    他抬眼望着对面的中年男人,轻呵一声道:“正如萧叔所言,这件事会在天子心中留下一根刺,将来他肯定会将我召回京城。”

    “此一时彼一时也,不可一概而论。”

    萧望之端起旁边的茶盏饮了一口,微笑道:“你在战场上表现得越好,你在军中的威望便越高,这不是文人之间相互吹捧出来的虚名,而是实打实的号召力。换句话说,只要这一战成功收官,我军完全收复东阳路,那么你在淮州军里永远有一席之地。值此大争乱世,你的价值不言而喻。你也不必太过忌惮中枢,他们如果有能力早就将我宰了。”

    陆沉不禁哑然失笑。

    萧望之继续说道:“你以为朝堂上那些文官对我看得顺眼?你和杨大帅之间的关系只是谣言,他们就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我可是杨大帅亲手带出来的武将。虽说当年杨大帅找了个理由将我撵到淮州,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陆沉感叹道:“这也是我另外一个担心的问题,江南世族反对北伐,不愿继续掏银子支持边军,他们肯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在天子面前进谗言,说不定还会弄出很大的动静。”

    “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到是两码事,这之间隔着很遥远的距离。”

    萧望之神色淡然,却又隐隐透出几分霸气:“当年河洛失陷,淮州势危,只有我率领的镇北军可以在野外和景军一战,最终也是依靠我的镇北军守住来安防线。后来五六年的时间里,景军带着燕军反复侵袭淮州,是我组织军队将他们一次次打回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朝中再没有人提过我和杨大帅之间的关系。”

    陆沉信服地说道:“我明白了,终究还是要自身有足够的底气才行。”

    萧望之思忖片刻,缓缓道:“李道彦活着的时候,你回京城不会有什么危险。”

    陆沉心中微动,想不到对方和他在这方面的看法有着惊人的一致。

    他斟酌道:“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左相虽然反对北伐,但他应该更不愿意看到朝堂出现太大的动荡。”

    “没错。”萧望之点了点头,神情复杂地说道:“人心很复杂,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明白中枢和边军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人以为中枢可以对边军随意喊打喊杀,有人则天天担心边军势大难制最终外强中干,这两种想法都很片面。至少在景朝依然强势的时候,中枢和边军会处于偶尔对立、基本一体的状态。李道彦看得明白这一点,而且也只有他能镇住那些江南士族。”

    “可是我总觉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的底线上,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改变想法。”

    谈话至此,陆沉终于稍稍透露一丝对未来的想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