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虚晃一招。”

    “难道他不在意强攻青田城带来的损失,只为让我军疲于奔命?”朱振皱眉道。

    张君嗣沉声道:“如果我军没有调集援兵赶来通山城,他的佯攻就会变成实攻。归根结底,因为青峡之战落败的缘故,战事的主动权掌握在萧望之手里。他进逼青田城,我们就只能调兵增援,因为东阳路和淮州之间的固有平衡已经被打破。”

    这才是青峡之战后续连锁反应的真正显现。

    在这场战事之前,张君嗣麾下的兵力比萧望之还要稍多一些,因此两边可以隔岸遥望,相安无事。

    但是当东阳路军力折损过半,他们就只能跟着萧望之的节奏走。

    朱振很快就想明白这个问题,便问道:“枢密大人,接下来我军是继续南下进攻,还是休整之后返回驻地?”

    陈景堂尚未开口,王师道忽然说道:“萧望之撤军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他手里只有三路京军、飞云军和坪山军。淮州军其他精锐早已返回南边,从盘龙关西出直扑我朝沫阳路境内。”

    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宛若惊雷炸响。

    “这……这有何意义?”马全杰震惊地说道。

    淮州军藏在后方的精锐满打满算加起来也才六万人,就凭这点兵力能对沫阳路造成多大的威胁?

    问题的关键在于,就算淮州军能够占到一时的便宜,他们缺乏后续的支撑,要不了太久就会被赶回淮州,不过是平白浪费精锐军队而已。

    王师道呼出一口浊气,语调显得十分苦涩:“可是现在沫阳路的兵力很空虚。”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是沫阳路兵马都总管朱振。

    这一刻他只觉后背上陡然泛起一阵冷汗,面色已经微微发白。

    北燕用来应对南齐的三十万大军,分别布置在南方的江北路和沫阳路,以及东边的东阳路。

    如今超过一半的军队都集中在这通山城内,江北路和沫阳路的兵力加起来才十万出头。

    王师道又说道:“淮州军这六万人还不算可怕,陈孝宽多半可以固守大城应付下来,然而厉天润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厉天润……

    朱振和马全杰同时色变,他们太清楚这位南齐名将的手段。

    当年的蒙山之战,厉天润取得阵斩一万两千余人的战果,要知道这些人是真正的景朝百战精锐,是攻陷河洛城的核心部队,战力远远超出陆沉在广陵城外见到的景军。

    迷雾散去,真相浮现。

    在他们看来,这一仗显然就是厉天润和萧望之的联手谋划。

    在青峡之战后,萧望之先做出大军北上的举动,让陈景堂产生错误的判断,从江北路和沫阳路抽调大量精锐来到东阳路,然后在关键时刻率军南撤。

    说不定这个时候萧望之麾下的精锐各部已经西出盘龙关,直入沫阳路腹心之地。

    厉天润肯定会让靖州军配合,一者从北到南,一者从南到北,犹如两只凶狠的拳头夹击沫阳路。

    简而言之,当陈景堂决定在青田谷地决战的时候,齐军的战略目标就已经不是青田城或者涌泉关,而是兵力空虚的沫阳路!

    陈景堂双眼泛红,喃喃道:“这样做对萧望之有何好处?”

    这是他怎么都想不明白的问题。

    如果可以拿下青田城和涌泉关,这将是淮州都督府的功绩。

    席卷沫阳路一半疆域,却是靖州都督府的功劳。

    为他人作嫁衣裳?

    陈景堂胸口发闷,几乎难以克制那惶然惊恐之意。

    王师道面色沉郁,艰难地说道:“枢密大人,先前我军进攻淮州北部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