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小礼堂内,正聚集着一大群观看阅兵式的学生。

    这个年头又不存在网络直播,宿舍里也没有电视信号,如果想要看直播,就只有在学校里几个特定的地方。

    二十出头的年纪,本就是最有朝气、对国家大事最为关注的阶段,而京航的特殊性质,更是加大了这部分人的比例。

    因此,甚至在阅兵式还没开始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挤得人满为患。

    以至于后来的人只能坐在地上。

    最后还是唐林天亲自出面,要求各宿舍楼把装有电视的活动室开放,才止住了汹涌而来的人潮。

    而这次阅兵直播的内容,也并未辜负他们特地起的这个大早——

    对于还没有进入航空工业系统工作、接触不到太多涉密消息的学生来说,除了中间有一个编队的歼7E实在乏善可陈之外,其它型号,都还是比较惊喜的。

    只不过,礼堂毕竟是公共区域,实在不适合大声喧哗,而且也没有人想要错过解说员的任何一句话。

    所以,一开始,大家还是能够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只是时不时传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说,周哥。”

    李岩看着电视里飞过去的双三角翼歼7,歪过身子,小声对坐在旁边的周书万问道:

    “我记得南哥……不对……常教授当年跟咱们一起上学那会,不是在课上设计出来过一种下颌进气的歼7改进型么,怎么没装备啊?”

    二人都是常浩南在读本科时候的同学,只不过如今后者已经博士毕业成为教授,而他们还在读研三,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

    周书万眉头微皱,看了旁边的李岩一眼:

    “你爸是空军,这事你问我?”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继续回答道:

    “再说了,我记得常教授当时就说过,那种型号还是比较落后,所以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好像确实这么说过,但我以为他只是在装逼?”

    李岩挠了挠头。

    他父亲确实曾经是空军,但两年前已经转业了。

    “……”

    周书万沉默片刻:

    “其实……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

    然后话锋一转:

    “但考虑到人家如今真的成了我们的教授,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当时就已经全都计划好了,你看刚才飞过去那么多歼8C,明显已经大批量装备部队了。”

    二人的闲聊显然打扰到了周围,很快,前面就有一個人愤怒地回过头,示意他们噤声。

    “苏27来了,快看!”

    礼堂内再次恢复了原本的寂静,只剩下两名解说员富有韵律的声音。

    哪怕是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亲眼见过苏27的也是极少数。

    96年倒是在新闻上见过不少,但那时候的信号质量更差,而且都是被剪成稀碎的零散画面(为了拼凑足够的镜头数量),肯定不能跟阅兵的时候相比。

    除此之外,就是军事杂志上面那几张固定的图片。

    因此,所有人都恨不得屏住呼吸,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毕竟,他们可没条件把画面给录下来慢慢看,也没有打几个字就能找出图片的搜索引擎。

    一旦错过去,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了。

    但周书万却是个例外。

    他的导师是国内著名航空安全器材专家,在十一号工程中,参与了对K36D弹射座椅的技术吸收工作。

    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