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这天中午时分,玄策、玄觉贤进入了赣州地界。

    该分手了,玄策要继续北上,游匡山而渡长江;玄觉则要东行千里,回归故乡。

    禅者心无挂碍,喝杯茶就告别吧。于是,两人来到赣江之畔:

    铜钵舀来江水,片石鼎立为灶,枯枝自有火性,烟气散后茶成。

    刚刚烧开的茶水很烫嘴,玄觉就将一杯茶凉在了面前。于是,茶杯中倒映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他指着茶水说:“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玄策闻听此言,端起茶杯,将茶水倒回了浪花纷飞的赣江之中,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玄觉说得巧,玄策逼得更妙。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激不奋。在相互激扬下,二人心心相通,心心相印,大好禅机犹如滔滔江水,铺天盖地,滚滚而来。

    玄觉是大宗师,自有其高明之处。

    这时,恰恰有一条硕大的鲤鱼高高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银白的闪电,然后又落回了水中。

    玄觉大声喊叫道:“鱼,鱼,鱼!”

    森罗万象映在茶水里,茶水溶入了江水中,鲤鱼在江中畅游吞吐,所以,鲤鱼即是森罗万象的显现。

    ……

    赣江右岸的青原山,是大师兄行思住持的道场。

    然而,登上青原山,来到静居寺方丈前,玄策却不进门,而是将大师兄从未见过的玄觉单独推了进去。

    禅者心意相通。

    他的意思,玄觉当然明白。

    因此,他也不表明身份,而是按照行脚禅僧拜山的规矩行礼之后,才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这一问,看似平淡,却绵里藏针,稍一拿捏,便会扎手。

    因为,佛法大意,岂能用语言说明?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即是因此。

    但明明不能用语言讲说明白,禅师还必须要说,不然的话,学僧如何能受到启发而契入禅机?

    因此,禅师的修行、见地、功夫,是否明见本心、彻悟自性,尽在这一言半句之中。

    那么,行思是如何回答的呢?

    行思不答反问:“庐陵最近的柴和米是什么价?”

    庐陵,是来青原山的必经之地,但庐陵的柴米价,与佛法大意有什么关系?

    更奇怪的是,闻听此言,门里面的玄觉与门外边的玄策都哈哈大笑,恭恭敬敬向大师兄磕头顶礼。

    原来,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禅,却呈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

    庐陵柴米价,虽然是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生活问题,但关系到庐陵附近所有的人。

    而这生活中最基本的事物,恰恰蕴涵着禅的法要。

    你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品味生活的真谛,就能修行佛法。

    所以,一句“庐柴米价”,可谓鞭辟入里,自然而然地表明了禅的精髓——柴米与人们的吃饭息息相关,当然是禅。

    最朴素的常理,就是禅的真理。

    饥则吃饭困则眠,夏向凉荫冬向火。只要你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你就会体会到禅的微妙。

    ……

    从青原山下来,两位“玄”禅师在匡庐畅游一番之后,在山下告别。

    玄策目送着玄觉渐渐走远,他的身影与苍茫原野融为一体……

    原野里,白云中,忽然回响起玄觉的吟诵之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