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翌日,六祖惠能将昨日的梦境向玄青禅师述说了一遍。

    玄青禅师:“看来这是龙母托梦,师祖为何不按法试一试呢?”

    六祖惠能点了点头,率众来到了枯井旁。

    众僧双手合十,向天祈求:“佛祖保佑,助我成功。”

    六祖惠能喃喃念道:“若是苍天有灵,有意纾解我等僧人之困,望杖下涌出甘泉。”言罢,将锡杖高举,往枯井用力一插。

    “嗤”的一声,虽不是天鼓雷音,却是有如黄钟大吕,众人俱感到耳膜震响。

    那锡杖竟有裂石开碑之力,将堵着泉眼的顽石一插而穿。

    六祖惠能将锡杖往上一拔,有股清泉即从洞眼中汩汩喷涌而出,引来了围观的人齐声欢呼!喷涌出来的泉水十分清澈,很快就将那枯井灌得满满的。

    玄青禅师用瓜瓢将井中的水酹了一瓢,凑到嘴巴上,尝了一口,异常甘爽,荡气回肠,有如醇酒佳酿,便兴奋得连连击节,称赞道:“好,好!”

    庵堂的僧人争先恐后地品尝井水,觉得如同清泉醇酿,甘爽无比,一个个喜不自胜,笑逐颜开。

    玄青禅师向六祖惠能道:“师祖驾临,一杖之下,引来甘霖,果真是佛法无边,这是我们佛门的福气呀!”

    六祖惠能道:“佛家之地,喜得甘泉。这全仗仰你等平日行善乐施,普度众生,这可说是善果初绽吧。”

    玄青禅师感激地看向六祖惠能,道,“师祖说得好,行善乐施,普度众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六祖惠能又道:“这山冈本是土壤肥沃,但由于以前缺水,导致草木不长,太荒芜了。如今,井里有甘泉涌出,我们在这岗上多种些花草树木吧。”

    “好呀!”玄青禅师老脸上笑靥绽开,“但是种什么花木好呢?”

    六祖惠能:“岁寒三友,以梅为首。我看这土壤最适合种植梅花。”

    玄青禅师:“我也有这个看法。”

    众僧听后,皆说这山冈上种植梅花最好。

    六祖惠能亲自动手,在庵堂四周种植梅花。

    说来奇怪,以井水浇灌的梅树,犹如被洒落甘霖,昂然挺立,生机盎然。

    从此,这庵堂被梅花包围着,每当冬日,梅花迎着朔风,怒放盛开,点点红艳,蔚为奇观。

    有资料记载,在南汉乾和二年(公元944年),连江的智远和尚云游到肇庆,为纪念六祖惠能曾在城西种植梅树,而将那小庵扩建,创建了梅庵。此事无论确证与否,但六祖惠能以锡杖引水及插梅为标的故事一直在西江流域广泛流传,在六祖惠能“插梅为标记”的小山丘的小庵堂,后人将它取名为“梅庵”。

    梅庵里的那口枯井从此就有甘泉涌出,千年不涸,被世人誉为“六祖井”。

    梅庵后来以其卓越非凡的建筑风格及六祖惠能曾驻锡于此的传说而成了蜚声四海的佛门圣地。

    ……

    翌日早上,旭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六祖惠能挑着水,带着一位小僧,在小山丘上插下梅树为标记。

    玄青禅师率领着小庵的所有僧人来到西江边,给六祖惠能他们送行。

    六祖惠能他们所乘的轻舟横渡过西江,其时,北风劲吹,木船高扬风帆,沿新兴江逆流而上。

    沿途两岸,远处层峦叠嶂,流云出岫;近处,凤竹摇曳,花簇锦团。

    六祖惠能伫立船头,却无心观赏美丽的风景,只是归心似箭,翘首眺望白云下面的故乡。

    岭南新州一带,因远离北方权力中心,位于西江之滨,时局虽然动荡,总算还能避开战火,偏安一隅。

    广州所属的新州县境内,有一条主要河流——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