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现场听众听完张柬之讲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齐声道:“老先生,您讲得实在有理有据了,您老也实在太辛苦了!在此,我们代表夏卢村全体父老乡亲多谢您!”

    张柬之见到如此感人的一幕,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各位辛苦了!谢谢您们如此看得起老夫,这多用心认真倾听,老夫在此谢过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张柬之说完后,向台下双手作揖,“再次谢谢大家!您们都各自回去吧。”

    张柬之边说边挥手边走下台来,杜甫和杜位赶忙迎上前来。杜位恭敬地,“张大人,辛苦您了!”

    谁知杜位这一声张大人,辛苦您了!被在旁边的恭送的阿二听见了,他向着杜位,悄悄地问:“杜大人,您刚才叫这位老先生为张大人,莫不是近日坊间所说的张柬之县官张大人?”

    杜位见阿二如此一问,看了一眼行在前面的张柬之,点了点头。

    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杜位这一点头,竟无意之中暴露了张柬之的真正身份,以至又招横祸,此乃后话,容后再表。

    俗语云:不怕官,只怕管。再说阿二得知眼前这位老先生竟然就是曾经轰动京城的大名鼎鼎的宰相、现仼新州知县的张柬之时,不知是因为敬重抑或是敬畏现仼新州知县,阿二竟然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声求饶说:“张宰相、张知县大人,请恕草民有眼不识泰山,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罪该万死也。”

    张柬之见状,连忙把阿二扶起,亲切地说:“阿二何罪之有,快快请起,老夫初来乍到,还未拜访众乡亲,还请乡亲们见谅。”

    在阿二身旁的夏卢村村民和听众,当得知在台上讲了一天《六祖坛经》的老先生就是新来的知县,也一齐跟着阿二跪在地上,向知县大人请安。当时,场面之感人,着实令张柬之动容。

    张柬之和杜甫、杜位依依不舍地与大众告别后,回到新州筠城县衙,食过午饭后,本来张柬之欲留杜甫、杜位在新州多待几天,一起去拜访那个“扭鬼师爷”马咬二的。怎奈杜甫执意而去,张柬之唯有十里长亭送别。

    十里长亭坐落在新州县城南郊新江冼河大桥和卢溪河道两水夹金交汇处,坐北向南,前襟新江,后枕陇塘、十里村背大山。

    这里是六祖惠能青少年时代从夏卢村去新州县城卖柴的必经往返之地;杜位在新州参军期间,走马新州大地,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所吸引,倚马挥鞭,就在这里写下了《新昌八景》之“冼亭耕牧”诗:

    冼亭农务急忙然,牧竖歌声过耳喧。

    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

    父菑子穑亲田陇,妻插夫耕居后前。

    直到西山衔日落,呼儿牵犊转家门。

    杜位重游旧地,感慨万千。他依稀记得,当时,他泛舟于卢水河,悠然自得欣赏一河两岸风光,不知不觉,来到冼河大桥的南端,被岸上田野的热闹场面所吸引而写下此诗。

    冼亭位于新州筠城南二公里,往集成公路冼河大桥的南端。冼河是因隋代少数民族领导冼夫人来临而得名,茶亭设置年代悠久,亭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留之楹联碑刻甚多,亭四周水道广袤十余里,俗呼“眼穴洞”,是邑内主要农作区,西面通往陇塘、十里村背荒山,为重要牧场。

    历史的烟尘,在杜位的眼前翻滚:那是一个花开草长、万物齐发的春天,在冼亭一带的广袤田野上,只见一派热闹的春耕生产景象,农事十分繁忙。杜位有感于此,借景抒情、感情真挚地着意描绘了新江两岸优美自然的乡村田野风光,通过以一家大小忙碌在田野上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陶醉于“农家乐”之中悠然而自由的生活乐趣。并由此感于自己宦海浮沉,唱出了“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的名句。

    如果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