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他年少时看上了宫人沈珍珠,生下了庶长子,此事其实是有些麻烦的。

    好在圣人喜爱他,为他选了王妃崔氏,崔氏身份不凡,父亲是博陵崔氏、母亲是韩国夫人。

    换言之,李俶与杨家有联姻,这也是他认为自己能拉拢薛白的原因之一。

    是日,回到别馆,他便与崔氏谈起了他的想法。

    “你觉得让三妹嫁给薛白如何?”

    “噗呲。”崔彩屏不由好笑,拍了拍李俶的肩,道:“郎君总不会不知吧?薛白那可是我三姨的面首。”

    她原本长得极美,但去年为李俶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又接着生了一个,身材走形得厉害,脾气也差了许多,此时虽在笑,语气却带着些颐指气使。

    “郎君有这想法,可得罪了我三姨。”

    李俶知道崔氏娘家势大,因此也愿忍着这妻子,道:“不可与三姨商量?不论如何,薛白总该会有个正式妻子。”

    “反正我不会去说。”

    “此人是个人才,于我们有大用,偏李静忠为人阴狠,结了怨,总得化解。”

    “人才谁愿娶公主啊?”崔彩屏实话实说,“何况,我听说薛白狡猾,虽有才,人品却不好。”

    “非常时期,用人首重才干。人品如何,可待往后再说。”李俶试探着问道:“你大舅总不能真与薛白支持庆王吧?”

    “瞧郎君说的,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在做事。大舅想拜相罢了,他有他自己的主意,还能只顾着我这个亲戚的想法不成?”

    忽然,孩子的啼哭响起,吵闹不堪,崔彩屏连忙让宫人将小儿子抱过来。

    李俶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微微苦笑,起身出了屋门。

    内侍程元振趋步赶了上来,低声问道:“王上,可到沈氏处歇息?”

    “不了。”

    李俶摆了摆手,走过长廊。

    程元振亦步亦趋地跟上,小声问道:“王上有何思虑?奴婢可否为王上分忧?”

    “不要紧。”李俶摆了摆手,自嘲道:“想到两桩姻缘。”

    “两桩?”程元振疑惑道:“县主的婚事,毕竟还是要回了长安,问过殿下,若殿下肯,直接请圣人赐婚即可……却不知另一桩是?”

    李俶不答,只喃喃道:“阿爷不会不肯,他身边的老奴出的差错,我是在化解此事。”

    “是啊,幸而有王上。”

    “对了,今日见到姑祖身边有一女弟子,颇有才情。”李俶似不经意地问道:“你可知她叫何名字?”

    程元振当即了然,应道:“奴婢明白,奴婢去问一问。”

    ~~

    次日,竹圃边。

    李季兰有些紧张地盯着薛白的脸色。

    好不容易,待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卷轴,她不由问道:“先生觉得如何?”

    “好。”

    《西厢记》的故事简单,却难在词藻。李季兰改来改去,如今才算完成了三折。

    薛白确实看到了她的改变,原本更多的是工整的对偶、骈文,如今则是随性了许多。

    只说这第三折,写到崔莺莺与张生的幽会,李季兰遣词用字也是相当大胆。

    “且看月色横空,玉宇无尘,花阴满庭,罗袜生寒,蹑着脚步儿行,芳心自警。”

    再往后看,看到一句“恨不得教他在我眼底眠”,连薛白都觉微微慌张,连忙合上卷轴,交回到李季兰手里。

    他想到王维当时所说,一时也不知道教小姑娘写这种艳文,到底是催生了艺术的发展,还是拉低了她的境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