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迎仙门码头。

    津署中忙忙碌碌,老邴头坐在后屋一笔一笔记着公文本,忽感到身后有人,转头

    一看,惊道:“县尉。”

    “邴老不必多礼。”薛白道:“我想找艘船,运些粮食过河。”

    “小老儿去为县尉寻两个靠得住的船主来,只运过河或运到何处?”

    “只运过河。”薛白疑惑道:“县里何不在伊河、洛河上建两座桥?”

    老邴头佝偻着背引着薛白往外走,道:“本是有人提议过修桥的,可便拿今日来说,若有桥,县尉可还要雇船运粮过河?”

    “自是不必了。

    “那船主、漕工们岂不就少了一桩买卖?为了让他们能多一口活计,这桥自然也就造不成了。”

    外面还在下雪,雪花轻飘飘地落在伊河的河水中,两人都紧了紧衣裳。

    “开元二十二年,裴相公置三仓,以转漕输粟’行漕运,扣除了置仓、开渠之费,每年犹省下运费三十万贯,可这笔钱是从哪些人的身上省下来的?”

    记住网址

    “自然是漕工了。”薛白道。

    “转漕输粟之后是和采法,洛阳要往长安运的粮食少了。但漕工却是多了,丢了田地,走投无路的编户只得跑来拉纤,可运河上哪还有那么多活计?一天真拉不了十五里地。

    两人走到码头,只见寒冬腊月里还有许多人蹲在河边等活,被冻得瑟瑟发抖。

    任木兰跟在薛白后面,道:“县尉要是给我钱,我买酒请他们喝,很快就能有一批人听县尉的。”

    薛白没理她,这拉帮结派的办法,真遇到事说散也就散了,不然他不至于能对付得了高崇。

    说来,他给漕工涨的也就是官府漕运的工钱,在河水结冻前还能运最后一批漕粮,让部分漕工得些钱过个年节。但长久来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田地才是根本,把被侵占的田地还给农户,重新编户造册,过程中还要保证吏治清明,让人们能在地里种出粮食,且留下粮食吃饱。

    想着这些,薛白又想到了外放前李林甫说的话,为了搜刮钱粮,许多名臣想了许多好办法,牛仙客、韦坚、杨慎矜、王,个个都是理财的能手。

    他们都瞧不起张九龄,老人用笨办法,在狭乡开水屯,一年开个三百余顷田,还比不上一个普通世绅家田地的三分之一,济得了什么事?

    天下就是被一个个敛财的妙法弄得急转直下。

    “县尉?

    想得远了,薛白回过神来,道:“不着急,赚些工钱过了这个冬天。”

    旁人不知他在说什么,赔笑了两声。

    老邴头问道:“不知县尉要运多少粮食?要多大的船?”

    “若是五千石,能运吗。

    “这么多?”

    老邴头吃了一惊,再次问道:“只送过了河?县尉安排了多少人来搬?”

    “一百余人。”

    “这如何搬得走?若有车马,一次能运千余石已是了得,五千石定是运不走的,只能分批运或是再雇些人马。”

    所以,这种大宗的买卖就不可能偷偷进行,对方免不了需要一个县官。

    这也是薛白有底气的原因之一。

    安排好了船只与漕工,便等着次日开始运送粮食了,县尉发了话,这些小事都是好解决的。

    但县里的库房、义仓,薛白却还没有资格查看,运五千石粮食还得靠宋家的面子。

    宋勉拿着一本账簿翻看了良久,账簿很旧了,有十余年了,最前面的纸墨都泛黄褪色。

    这是郭万金的原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