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忍拒绝!”

    于是乎,朱咸铭把老爹扶了起来,往外走时身后两名嫡子立即跟上。

    出了大殿,外面官员已跪了一地,皆口称“恭送陛下太上皇”。

    出来大殿,朱心堪又说道:“老四,你陪我走走就是了……两个孩子不必跟来!”

    看得出来,老头子是有话要说,朱咸铭便命朱景源二人留下。

    皇帝扶着太上皇出了文华门,随行太监宫女远远跟着,正是说话的好时候。

    “瑞雪兆丰年,想来明年又是风调雨顺!”

    “若真如此,便是我大明之幸!”

    寒风之中,朱心堪花白的胡须随风乱舞,吹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大明之幸,在于江山稳固,在于国本安宁!”

    “爹……有话你就直说!”

    “我怕不现在解释清楚,一会儿你要疑我别有用心!”

    此刻没有旁人,父子二人说话都很直白,就跟陌生人谈生意差不多。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齐家在治国平天下之前!”

    铺垫之后,朱心堪郑重说道:“小四媳妇过世已有四年,他是国本太子……你打算让他东宫凤位一直空着?”

    朱咸铭是真没想到,老头子关心的竟是太子家事。

    严格来说,太子没个正妃确实不合适,对此早有朝臣上奏选妃,亦或从两位侧妃中扶正一人。

    “爹,你是如何打算?”

    看着自家好大儿,朱心堪捋须道:“贾家那丫头不错,何不将其扶正?”

    “贾家……爹,您不是开玩笑吧!”朱咸铭脸色很不好看。

    “你觉得不妥?为何?就因当年他们迟了几天归服?”

    “你也知道,贾家从来不是你的敌人,他们只是忠于我……忠于朝廷,故而未曾参与事变!”

    事实上,政变发生时贾家选择观望,确实不是朱咸铭的敌人,这是他家能存活的原因。

    见朱咸铭不答,朱心堪接着说道:“当年你肃清宫闱,他们便立刻奉你为主?这难道不是臣服于你?”

    “只因你信不过他们,故而这些年对其多番打压,天下人可都看在眼里!”

    “你要做圣君,光有吹捧是不行的,你自己还得做点儿什么!”

    “赦免当年的文官罪臣,消除与贾家等武勋的隔阂,这样天下人都会传颂你的美名!”

    “你每自比于唐太宗,难道不知唐太宗如何处置魏征?”

    说完这最后一句,见儿子一直不说话,朱心堪也停了下来。

    “爹……当年唐太宗留下魏征,引得天策府众人不满,意欲杀魏征而后快,此事您难道也不知?”

    “天策府众人要杀魏征,只因唐太宗重用此人,如今你难道要重用贾家?重用那些被打压的武勋?”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朱心堪接着说道:“扶贾氏太子妃,做给天下人看而已,你又何必担心?”

    “太子嫡长子与贾氏疏远,扶正太子妃时一同加封椿儿,你的臣子就不会担心身后之事!”

    朱慕椿不出意外也是继任之君,他与贾氏不睦便意味着,贾家等武勋不会有崛起的机会。

    基于这一点,对于元春扶正太子妃之事,追随朱咸铭的那帮人有意见也不会太大。

    “爹……扶持贾家,你没有别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