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要把握好时机,等到最后时刻出手拿下!”

    到最后时刻才将其拿下,等于是将最大程度利用贾雨村,最后实在不行才抛弃他。

    为了朝廷大政,让贾雨村受点儿委屈,在朱咸铭看来很划算。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从摇椅上坐其身来,朱咸铭徐徐说道:“嗯……让他进来!”

    几息之后,太子朱景源走进了殿内,正好见到老爹在喝茶。

    “儿臣叩见父皇!”

    “起来吧,何事?”朱咸铭放下茶杯,而后又躺回了摇椅上。

    起身之后,朱景源拿出怀中奏本,说道:“这是儿子近来的体悟!”

    太子每日翻看旧章奏批答,可不是看了就过去了,每隔一段时间他都得给出体悟,而且是要言之有物的那种。

    从朱景源手中接过奏本,朱咸铭简单看过之后放在一旁,而后问道:“近日金陵应天府的事,你可都知道了?”

    这件事如今在朝廷影响极大,东宫学士们自然也有议论,所以朱景源不但知道而且对此有思考。

    此刻皇帝问起,明显又是一次“随堂测验”,朱景源打起精神答道:“儿臣知道一些!”

    “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朱咸铭问得很直接。

    朱景源也不迟疑,按照学士们提出的对策进行回答,却听得朱咸铭皱起眉头。

    如果朱景源开了上帝视角,就会发现他的办法和陈锦昀类似,都是要先将贾雨村拿下平息事态。

    东宫学士们这样想很正常,他们就是代表士大夫利益说话,这也是太子拥有广泛支持的根基。

    这一点朱咸铭也明白,于是他又问道:“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手下那些人的看法?”

    “是……是学士们的意见!”

    “你就没自己的意见?”朱咸铭不满道。

    还别说,朱景源真有自己的看法,于是他答道:“儿子觉得,或可从朝廷派出钦差查案,如此一则可使朝野信服,二则能尽快协调各方,将此事平息下去!”

    客观来说,朱景源的想法还算妥当,可见其本人绝非一无是处。

    但可惜的是,即使他的设想中规中矩,但其说出时仍显底气不足,看得朱咸铭格外的不满。

    距应天爆发民变已有十几日,消息延后至少有七八天,如今情况究竟如何朝廷根本不知道。

    朝廷派钦差也好,依赵玉山的意见也罢,等安排传到应天时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这意味着,朝廷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到,然后做出充分的安排。

    “太子既有此念,那便由你举荐一人前往金陵,全权负责处置此事!”

    去年朱景源去金陵,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显示出他做实事能力有欠缺。

    但做皇帝,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人,此刻朱咸铭就在考验太子的用人水平。

    “你不必着急答复,明天……明天再说结果!”

    “是!”朱景源松了口气。

    “好了……没事你就退下吧!”

    “儿子……还……还有事!”

    难得见太子还有事,朱咸铭便问道:“何事?”

    “十三弟忙于农事,儿子想去看看他!”

    太子纵然有诸多不足,对兄弟友爱却是难得的闪光点。

    所以当他提出这一请求,朱咸铭只是稍微考虑一番,便点头允许了。

    …………

    应天府的民变,从九月二十五爆发,其实只持续了五天时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