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在元春面前聊了“夺嫡”这种事,可见她已得到了后者充分的信任。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此时的妙玉已等同元春的谋士。

    “话是如此,可就怕万一……”

    这时妙玉说道:“娘娘,恕我直言,如今朝野上下,有支持太子,有支持睿王为储,可有人提过立襄王为储?”

    朝野之上,当然从未有人说过这种话,想到这一点元春也安心了许多。

    “太子妃放心,储君之位非太子莫属,谁也不可能抢得去!”妙玉再度宽慰。

    “但愿吧!”元春叹了口气。

    此时她又想到了金陵的事,朱景渊去了那边不到半年时间,已向国库和内帑缴银五百余万两,这同样是非常大的成绩。

    而且在揽银子过程中,这厮还有铲除异己壮大己身之举,此消彼长之下威胁更大了。

    即使郑显林和顾谨这些人帮衬,即使已有徐新安去任巡查御史,也挡不住朱景渊这位要做事的亲王。

    背靠圣旨,以大明律为武器,对那些藏污纳垢的士大夫,朱景渊可谓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怎么说……襄王府那边得稳住!”

    念及于此,元春对外吩咐道:“来人……好生准备,明日我去襄王府!”

    听到这话,妙玉跟着问道:“娘娘……行宫那边我还是去一趟吧,皇后娘娘身边总要有個说话的人!”

    “此事我会安排,只不过还得母后允准,暂时不要急!”

    “是!”

    东宫这边商议着,此时首辅赵玉山的府上,其子赵敬中也在议论这件事。

    “戎机之重,关乎天下安定,随意授予……非明君之所为!”

    “襄王鲁莽,行事乖张,只怕燕辽百姓将不得安宁……”

    赵敬中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了“啪”的一声,却是其父把书撂到了桌上。

    “你还没说够?”

    “爹……我……”

    “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

    “三十四……都快要做爷爷了,竟还如此意气用事,你这十来年的官都白做了?”赵玉山面带愠色。

    此时他突然意识到,就不该让这儿子调回京了,让其在地方做个知府反倒安生些。

    “儿子……”

    “伱这个大理寺少卿,审核案件才是本职,其他事岂是你能多言?”

    看着自己这“愚蠢”的儿子,赵玉山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他也知道,赵敬中之所以如此不成熟,在于他读书做官的路太顺,谁让他有个能力强会做官的亲爹。

    “你若不想害死我……不想害死咱们一家人,往后你就少沾染这些是非!”

    “是!”

    “记住了,你爹虽是首辅,京城内外却都是敌人,这些人无时无刻在寻咱们短处,咱们不能给人可乘之机!”

    “牵涉天家,旁人能议论,咱们岂能议论?”

    赵玉山是位好父亲,在前期发怒之后,他还是能做到悉心教诲,让儿子不至于再出错。

    赵玉山对局势的分析,在当下绝对首屈一指。

    只可惜他的那些真知灼见,却无法对外人道出,即便眼前的亲儿子都不行。

    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提前给儿子铺路。

    “老大,为父觉得……你还缺乏磨炼,京城不适合你!”

    听到父亲这样说,赵敬中无疑是震惊的。

    在京城做官才有前途,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是人都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