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

    “这小子……字也写得周正了!”

    作为姨表姐妹和嫂子,元春与宝钗的关系很近,至少表面上来看是如此。

    “推己及人刚才不免多说了几句,还请姐姐不要怪罪!”

    “这是什么话,如今最难听到真话,忠言逆耳……姐姐可不是鸡肠鼠肚之人!”

    “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有安邦定国之能,不过行事随心所欲一些罢了!”

    “听明白了!”众女皆答道。

    人在庙堂,不甘平庸,许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正当宝钗想着这些,突然偏殿传来孩子哭闹声,任凭侍女如何安抚都不见效。

    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辽东顺服之事,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

    “要下旨申饬朝鲜申饬,还要给予赏赐以示恩典,对老十三也要重赏!”

    “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的……就尽管开口!”

    尤其旨意中评价朱景洪“安邦定国”,尤其让宝钗感到心惊。

    宁国府贾蓉,胁迫继母乱伦,这件事如果捅出来……朝野视线都会转移到宁国府,然后牵连贾家最后连上东宫。

    且说襄王府这边,宫里的人赶到时宝钗已经醒来,其神色间仍带有疲惫。

    元春起身靠近宝钗,将其拉回了椅子上坐下。

    “伱要再这么说……我可就要不高兴了!”

    “你这话可就见外了……”

    这份请安奏本,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只是言语太过浅陋,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

    她这王妃的位置,绝对不比朱景洪轻松。

    明明生了襄王嫡长子,明明朱景洪在北方立功,宝钗却把姿态放到了最低,说是卑躬屈膝也不为过了。

    最不利的情况宝钗已经想象到,所以她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度过难关……对此她已有打算。

    元春神色随和,谈笑之间尽显雍容,不愧是礼绝外命妇的太子妃。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宝钗,即便在刚生孩子这两天,她都没忘了跟元春演戏。

    一边抚育儿子,一边牵挂丈夫,一边还得应付宫里的人,此时离她生下孩子不到一个时辰。

    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

    对此,朱景洪则是一无所知,此刻还想方设法为老爹省钱。

    看着端起茶杯的元春,宝钗接着说道:“姐姐说咱们两家亲如一家,那是姐姐看得起我们……然妹妹却不敢僭越!”

    财富,地位,权力,名望……

    “往后太子……还要多依仗十三弟呢!”

    可震撼归震撼,能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对此朱咸铭心里其实没底。

    “是!”

    若是以往,宝钗不会表现说得这么明显,但如今东宫监国声势大涨,她也不得调整襄王府的态度。

    诏书一式两份,除了在襄王府宣读这份,还有一份会送往辽东去,除了褒奖朱景洪还会赏赐燕辽官员。

    “你的话……我记住了!”

    奏报看望,朱咸铭心情大好,当他拿下一份奏报时,才发现还有一份朱景洪的请安折。

    当然,对听旨的宝钗来说,她的心里只有惶恐不安。

    不战而屈人之兵,皇帝仁德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