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繁华辽阔的大城,是绝对不现实的。

    现在就怕陛下非要一座雒阳城,从而与诸臣有嫌隙,那就麻烦了。

    “三成……”刘协沉吟了片刻,“那何谈都城?连州郡的治所、刺史部,都不如……”

    “诸位,可是将朝贡钱财都分而食之,予填家族之漏了吗?”刘协阴恻恻的问道。

    杨彪、韩融、朱俊等人都是胡须猛颤,身姿差些不稳,不可思议的抬头来视,发觉失礼又立刻垂下。

    刘协的话再次响彻大殿,缓缓飘荡:“在场之人,有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有我大汉皇亲国戚,当初困于长安时便只有忧国之情,无救国之能。”

    他脑海里,想起了当日得张韩所救之后,强留其于身旁护卫,一路行走所商谈过的话,张韩不喜背后说人,但却还是说了一个事实。

    关东诸侯,在各自扩张领土,甚至袁绍等人曾推刘虞在东即位,不奉长安天子。

    那时,他们力主的是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

    如今现在朕东归了,当初曾主张过的事,就能不一样吗?恐怕还是一样的。

    袁绍不喜奉诏。

    东归的途中,他们固然接到过奉诏,也朝贡表示了臣服,但其内心呢?应当对朕这位年少时就被董卓掳掠的少年天子根本不放在眼里。

    而这些公卿,却因为名气、家世,不断进言请袁绍来迎接,转定都去魏郡邺城云云……

    既不将那位曹公放在眼里,也将朕当做当初懵懂的少年。

    他的脸色忽然一寒:“朕,只当是诸位奉行儒道之圣,以才学经国,不善用兵,不喜结党,方才如此;朕还期待着,诸位在真正经国的时候,能令我大汉重回昌盛,如今看来并非如此,只是朕不明白,曹公是做错了什么,他不与诸公争位,你们便真的全都占了?”

    “袁绍、袁术二人,可曾在东归时来援?”

    董承听到这话立刻上前躬身,点头道:“来了,来了!陛下您有所不知,袁公当时收到朝贡,当即派遣大将曲义从魏郡出发,领三万兵马沿途建立粮道,且命百姓在道途之中准备酒水吃食,方才来迎。”

    “朕命都保不住了,他还沿途缓缓准备吃食,是何居心你真不明白吗!”

    刘协直接破口大骂,漆黑的广绣一样,当面指向了董承的鼻子,门外宿卫听到了动静,全都看了过来,有两名统率已经持斧钺进殿,随时准备护卫。

    这些卫士,都是取自伏氏的家族子弟兵,是为数不多对刘协还算忠心耿耿的人了,因为伏皇后的家族很大,虽不在外称诸侯,但钱粮、人丁的资源却也不会少。

    “陛下恕罪!”

    董承大汗淋漓,连忙跪伏于地。

    站在他旁边的太尉、太傅、太仆以及大司农都是不敢作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愤怒的刘协,而且这愤怒里还饱含了一些怨恨和失望。

    此场面不知僵持了多久,伏完几次抬头想去劝说,但是看到刘协的眼神又低下头来。

    他身为将领,现在明白一个隐患所在。

    他们若是令天子失望,那么这位还拥有帝王地位的尊贵圣驾,就会将目光投向曹操,而曹操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定然会趁机掌控朝堂,而且还是奉天子之意。

    “陛下,”伏完当即拱手,“我等虽在商议,但却要听陛下决断,至于如何,还请示下。”

    刘协道:“自各家族之中,资助朝堂。”

    他看向了杨彪、伏完等人,补充道:“朕明白,尔等都是我大汉忠臣,家底殷实,百年底蕴,此时不予资朝堂,各位爱卿日后又去奉何朝之命呢?”

    大汉玩完了,你们是谁的士族呢?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