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跟民望比起来都不算什么,来自百姓口中的赞誉最让曹操心情开怀。

    因为这些就代表了实绩。

    “张邈最近频频示好,尊奉我为州牧,我想将一部分军营安置到陈留去。”

    曹操坐起身后,深思熟虑之下,将想法如实告知,同时脸上还有不少担忧之色。

    毕竟张邈虽然和他是发小,彼此知根知底,关系要好到可以将家眷妻小尽皆托付对方,可张孟卓终究是陈留太守,曾经独霸一方的诸侯之一。

    争夺兖州之位,他本来很有机会的。

    可一来这青徐黄巾没有进入陈留附近,而是自北南下,离刘岱、鲍信、曹操所在较近。

    二来,张邈为人较为保守,曾拒绝拥戴袁绍立刘虞为帝,所以被袁绍憎恶,从河北来的书信里,袁绍曾多次让曹操杀了张邈泄愤。

    是以两人之间总归是有些嫌隙了。

    张孟卓并不是甘于将自己一生经营交托外来者的人,而且他亲和兖州名士边让,暗中结交名士,士族官吏多闻其名,这时候忽然投诚曹操,虽理由尽皆完善,但曹操还是有些奇异。

    “明公……此事或许不可,若是要安扎兵马去陈留推行屯田政令,可将流民分一批到陈留境内,挑数个富足的大县行屯令,等有所收成分给张邈即可。”

    “有他在,官吏便好安排,若是和张邈联合,如同与鲍相联合一样,治下的人才自当会足备。”

    “但是,如果派兵前去的话,就会惹来张邈等人不满,且会被士人大为宣扬,甚至以此抨击。”

    荀彧心中大致能猜测到曹操的想法,担心兖州南部陈留、广陵两郡有异,可是现在也依靠张邈在兖州治下的士族友脉和门生故吏。

    这是得失参半的事情,如何抉择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的隐患肯定不如现下的稳固。

    一旦民心稳固了,接下来就会迎来了各业的繁盛。到时候再缓缓收归陈留也并非难事,毕竟人心所向会让士人投鼠忌器。

    “哼哼……”曹操轻松的笑了笑,对荀彧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文若洞察秋毫,令操不得不敬佩你的才学、悟性。”

    “不过,此事却不能这么看,数月之后一熟收成,许会兴战,我兖州本来就危如累卵,此次屯田已经是铤而走险,要绷住才行,不能有任何差池。”

    “至于各地方官吏,我说过了,唯才是举。”

    曹操的眼神里,忽然出现了一丝荀彧很少见的坚决狠辣与厉芒。

    这个时候,荀彧一瞬间恍然大悟,此前很多认知都在顷刻间翻转。

    他凑近了曹操,试探性的问道:“明公的意思是……唯才是举,明公说是才,他才是才。”

    这就像……士族察举德行,士人说有德,方才是德一样?

    所以,这些唯才是举推上来的人,出身寒门、白丁不假,一定会对这位兖州牧唯命是从。

    “我明白了,明公尽且放心。”荀彧深吸了一口气,内心微微有些震撼,不过正因如此,他反而觉得曹操复杂的一面所隐藏的能力,更加出众。

    此举势必要收下除士族之外的人才。

    天下士族自命清高、自命不凡,可在野隐居、怀才不遇的寒门与白丁也不在少数,至少是大汉分庭抗礼的态势。

    ……

    从衙署出来,荀彧回了一趟自己的府邸,再返回时将一份名录拿了过来,一大卷在手中攥着,脚步匆匆二来。

    不巧,刚好碰到了张韩。

    “诶?荀先生,手中拿着什么?”

    “军情而已。”荀彧很自然的收进了衣袖之中,脸色略有僵硬。

    张韩一眼就看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