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困顿,已经在打瞌睡了,所以根本就没听到多少。

    好在是曹昂悄悄在张韩一侧,给他使了个眼色,嘴唇一动,悄悄示意道:“扬州袁术。”

    大公子仁义!

    贾诩心中一阵感恩,连忙深思,一瞬间想了非常多扬州当下的现状,连忙拱手道:“君侯,在下认为,扬州淮南现在看似雄壮,地盘广阔,百姓众多,但实际上都是虚而不实。”

    “袁术号称三十万兵。”

    “五十万,”有人当即纠正道,而今得到的情报,袁术的确是号称扬州兵马数已有五十,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虚数。

    一旦大战、鏖战,还是要看能拿出多少精锐之师,光是数量其实并不足够。

    贾诩慌忙改口:“五十万五十万,但实际上,他所辖之领地,多来自于同盟。”

    “贼寇之心思不坚,追随求势大而非是求大义小义,须知,追随者因大义则坚,因小义则忠,但此两节袁术均不占,固其势易崩解,一旦有所动,看似强大广袤之地,就会撞而散碎。”

    “其人所倚仗,便是袁氏之命,以及当年门生故吏,保举之恩而已,所以袁术一旦失大义,则同盟不保,他的地盘会在顷刻间分崩离析。”

    “在下建议——”贾诩并指伸出,在案几上敲了敲,双眸精神的扫向众人,缓慢道:“若是以天子诏,催钱粮朝贡,再封其部将官吏,分散其军心。”

    “将投奔于他的那些乱事旧贼,都一一封赏,甚至,将江东诸地的官职重新划分,这样一来,可令他不悦愤怒,仿佛如囚桎梏,左右掣肘,这个时候,他定会不满。”

    “不满,则乱,乱则易不忍,一旦他不忍,便可扣上篡逆贼寇的帽子,无论何种,都能逼迫他步步犯错,最终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贾诩说到此处,其实思绪已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他甚至想起了在去年,袁术曾经交上来一份立功的将士名录,用于许都请赏。

    当即说道:“以那份名录为由,封赏上可以下功夫,再辅以催促朝贡,压榨淮南,袁术性子急烈,定会气急败坏。”

    “他实则……又不像北方袁绍那般富庶,底蕴雄厚,肯定很难大放相赠,如此施为,定有好处。”

    张韩深以为然,听得入了神,而后清了清嗓子,“咳咳,你果然……一直在默默深思,却又一言不发,其心必异。”

    “典兄,带他去跑圈。”

    “诶!”

    典韦吃得也差不多了,拍了拍手上来就提贾诩,在一众人的注视下,被推搡着出了大堂。

    一直过了许久贾诩的声音依旧还在回荡。

    “君侯,君侯您不讲信义,日后恐遭人非议!”

    “贾某就算饿死,也绝不屈服!”

    “哎哟,典司马轻点……”

    ……

    第二日,上朝晨议,张韩当即提出了袁术驻防向徐、兖两州以及汝南的情报。

    “其兵马增派约五万,其中,所领将军大多是当年因乱而武装自保、不奉朝令的人。”

    “董贼当时留下的隐患,的确太多,他劫掠圣驾,致以天下不奉汉廷之旨,而现在这隐患却依然被袁术利用,举兵向许都,是何意?!”

    “此为,谋反篡逆也。”

    这番话,引起了诸多大臣的议论,令刘协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却又无法劝说什么。

    当前局势,各家诸侯奉诏领官,但是又绝不臣服,已成定局。

    袁术却又是第一个直接陈兵边境以固守的人,他定是在江南已站稳脚跟,势力逐渐壮大。

    早已打了很多对袁氏心存侥幸之人的脸,所以刘协愠怒,沉面示下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