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韩这一骂,其余三人偷偷对视,心底里倒是也没有什么害怕的,就是单纯的觉得无语。

    而且他都发火了,好似也没有理由再继续说下去。

    “君侯真是洞察人心,秉持正义,在下敬佩。”

    “既如此,君侯身先士卒,前去主持大局,在下认为豫州子民可心安也。”

    “只是,”陈群目露好奇之色,有些狐疑的偷偷看向张韩,轻声道:“君侯全在许都了,南阳的子民又该如何是好呢?”

    “君侯,如今可是南阳太守,去年新调了十万屯民至南阳安居,今年定然是难以稳固,君侯难道,已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了么?”

    张韩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叹道:“我自然是担心的,所以我举荐了子脩,若是我公务繁忙,不可主持大局,便请子脩去。”

    “子脩身份尊贵,地位较为特殊,这些不必细说,各位心中自然也清楚。”

    “最重要的是,他和医官署的各位名医,颇有深交,与各地官吏,时常走动,应当可以勉强担起此任,诸位意下如何?”

    “……”

    三人顿时表示无语。

    原来在这等着呢。

    伯常真是深谙说话的艺术,先说自己亲自去赈灾的事,知道我们肯定心急,不愿让他独食,最后再提出是子脩。

    这样反而易于接受了。

    大公子来任此职,其余人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他是长子,更需要功绩傍身,其名声也是时候继续巩固了。

    因为今非昔比。

    “也有道理。”

    “君侯考虑得是。”

    “伯常君侯眼光独到,子脩公子最适合不过,我心中也是这么想,之前也打算和陛下举荐大公子。”

    “君侯早说,我们也就不愁此事了,前段时日丞相始终在问,我们也颇为纠结此事,如今人选定下,倒也是一件乐事。”

    事已至此,只能说点场面话了,不然今天兴冲冲的来问,不太好收场。

    “嗯,现在没什么事了吧?”

    “我们倒是好说,”这时候,荀攸冷不丁的又道:“朝堂之上,并非是丞相一言堂,君侯虽得陛下喜爱,陛下却也要权衡朝堂上各家之言,这件事之所以难,并不是难在我们几个。”

    他这话说出来,几乎已经等于是明示了。

    “哦?”

    张韩眉头一皱,没想到这里还不是浅水,是深水,深水里还有王八?

    “公达先生这话是何意,难道还会有人来抢这一桩功绩不成?”

    “有,而且他们自有办法,朝堂上,不只是伯常君侯一言,丞相为了时下稳定,不得不让步,方才会纠结如此之久,若是没有君侯来进言的话,或许此功绩会给予一名名士。”

    “又是那些公卿大臣,还在想着盘根错节,相互帮忙是吧?”

    三人并不言语,但是沉默已经代表了一切,他们这几年来不在朝堂上和丞相对着干,不对张韩口诛笔伐,不代表他们就散了。

    从根上来说,这些家族之中的名流,仍然还是一党之人。

    “嗯,”荀攸笑而不语,眼神却很是清朗,拱手道:“今日之言,不过揣测,并无根据,还请君侯试想之。”

    “好。”

    “三位慢走。”

    “告辞。”

    三人离去,张韩细想方才荀攸的这番话,觉得其中道理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好似如今许都的局势,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静。

    冬灾之事,如果真的给了子脩,难道还会出什么岔子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