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嬴政的那一刻起他就想说了。

    在吕不韦的设想中,嬴政应该会问起《吕氏春秋》中的法律观念。

    毕竟《吕氏春秋》的法治思想和《商君书》的法治思想截然不同。

    但让吕不韦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嬴政竟然一直都没有发问。

    吕不韦已经有些急了。

    恰巧今日有机会,吕不韦便直接将这个问题甩给了嬴政。

    本相希望大秦能宽政缓刑,王上你愿也不愿?

    然而不等嬴政回答,李斯突然拱手开口:“臣以为,宽政缓刑,秦民亲而和之。”

    “严刑峻法,秦民敬而畏之。”

    嬴政看向李斯发问:“卿亦以为大秦该当宽政缓刑?”

    李斯却摇了摇头:“非是臣以为该当如何,而是王上以为该当如何。”

    “敬畏与亲和并无孰对孰错之分,只在于王上之决断。”

    这就是李斯和吕不韦的区别所在。

    李斯内心深处同样埋藏着宽政缓刑的心思,更不愿见天下人受苦。

    但除非事关自身利益,否则李斯绝对不会跟嬴政对着干,而是把路告诉嬴政。

    国家该怎么发展,大王您说了算,您说啥就是啥!

    您来掌舵,我就是个划桨的。

    但在划桨的过程中,也即具体拟定章程的时候,李斯就会选择更温和的具体方法交由嬴政来决断。

    如果嬴政依旧坚持严刑,那李斯也会立刻照做,等之后有机会了再上谏书。

    嬴政若有所思的发问:“如何进行决断?”

    李斯沉声回应:“据王上之志而决,据治国之图而断!”

    “若王上之志在强兵息争,一统天下,则当施严刑峻法。”

    “若王上之志在做诸侯盟主,与六国共处天下,则当施宽政缓刑!”

    嬴政心脏猛地一颤。

    若志在一统天下,便当施严刑峻法吗?

    看着那一双双哀求的目光,嬴政心中的怜悯缓缓转向坚定。

    今日,数百人哀求于寡人,求寡人减轻罪责。

    但诸雄争霸时,死伤数万的大战何其多也!

    孰轻?

    孰重?

    嬴政目光复杂的看向吕不韦:“这便是至仁忘仁之道吗?”

    “寡人,受教!”

    看着嬴政拱手而礼,吕不韦人麻了。

    本相教你‘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主要是为了让你理解至德不德,该对嬴成蟜下狠手的时候就别犹豫。

    结果伱却重在钻研至仁忘仁,而且还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吕不韦当即驳斥:“李郎中此言大谬矣!”

    “若王上之志在强兵息争,一统天下,亦当施宽政缓刑!”

    “否则民心何存?”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黔首,用爱和利使黔首安定,用忠和信引导黔首,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突然间,一道高呼自门外传入。

    “但他们都已经死了!”

    吕不韦循声望去,便看到熊启、冯去疾等人匆匆而来。

    “御史大夫熊启、奉常熊茂、廷尉冯去疾,拜见王上!”

    嬴政略略颔首:“诸位来的正好,可以一起听听吕相所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