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拿到编制之前,伱只需要完成一套小学五年级的卷子即可!

    结果,你不会做!

    你只能回到老家做个空有田产钱财却无未来可言的小地主。

    面对妻儿父母们期待的目光,面对孩子天真的询问,为了一些小事要低声下气的去求昔日下属帮忙。

    你是什么心情?

    这等事放在两千余年后都能让人崩溃,更遑论是在阶级分化更加明显且坚固的大秦了!

    但好在你不是一考定终身。

    你还可以再次入伍,再次获得学习和入编的机会。

    当机会再次来临,你是否愿意去认全那九百个字,看懂那部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秦律》?

    想想将士们的心情,王翦也笑了:“倒也是。”

    “只要将这个道理说清楚,想来大多将士都会奋起学习。”

    除非战时,否则秦人皆是十七岁入伍。

    绝大多数黔首在这个年岁都已经当爹了。

    他们都不再是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有着成熟的判断也很清楚人生的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去争取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那这种人也不配为官!

    李斯略略颔首:“长安君所言有理,是本卿低估了黔首的上进之心。”

    “然,即便将士们尽数学会了文字、懂得了《秦律》,却也不能尽数为官,这岂非是在浪费法吏的精力?”

    “识文认字便可观百家典籍,其思其想将不可控也。”

    “心怀韬略却无法安置,此实乃动乱之源!”

    不等嬴成蟜开口,魏缭便沉声道:“便是识文而不能为官之将士,其所学亦非浪费。”

    “我大秦若传命天下,皆可将命文贴于城门,令黔首自观之。”

    “我大秦若授新附之民以《秦律》,亦可直接将《秦律》发与黔首令黔首自观之。”

    “将士们识文认字,便可看懂我大秦命令,而非是听当地豪强的随意曲解。”

    “至于识文认字便可观百家典籍更是荒谬!”

    “若其有资财可得百家典籍,无须军法吏教授亦可识文认字。”

    “经军法吏教而识文者,又有多少余财去购诸多典籍?”

    “故而本公以为,长安君之谏绝非动乱之源,实乃大治之根!”

    魏缭入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军队进行改革。

    让仅凭一腔血勇而胜的大秦将士们学会军略、阵法等先进的军事理念。

    相较于教导一群不认字的将士,教导认字的将士们以军略阵法显然更为轻松。

    嬴成蟜所谏的军校制度与魏缭的军队改革可谓相辅相成,甚至可以共生发展!

    所以魏缭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嬴成蟜身旁。

    嬴成蟜紧跟着开口:“商君谏愚民。”

    “然,愚民为何?”

    “统一思想以驭民!”

    “单纯压制黔首,令得黔首不认字、无法读书便是愚民吗?”

    “大谬也!”

    嬴成蟜沉声道:“本君以为,思想亦是战场,置之不理不可胜。”

    “只因这片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唯有将我大秦的思想硬塞进所有黔首的脑子里,让黔首不得不一直围绕我大秦的思想去思考,而无暇思考其他思想,甚至无暇自我思考,方才是对黔首思想的全面占领。”

    “方才是真正的驭民之术!”

    嬴成蟜说的就是汉朝!

    自董仲舒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