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成蟜拱手还礼:“能得诸位先生臂助,本君幸甚!”

    “传本君令!”

    “准备粮草、饱喂战马。”

    “所有家兵即刻归家休整,明日日出(5:00)务必于长安君府集结,本君将率众家兵亲往新郑。”

    “亦请诸位先生即刻为本君参详入新郑之后该如何查探各方、抚平乱事。”

    “若诸位先生有所思,务必请于今日入夜之前撰为竹简上呈本君!”

    所有人齐齐拱手:“唯!”

    待众门客臣属散去,韩夫人满意颔首:“姿态拿捏的不错。”

    “只是最后有些急了,蟜儿合该再犹豫纠结几番后再下定论,甚至是对吾怒斥几句。”

    “不过些许瑕疵对此番施为无碍,日后多加注意便是。”

    大秦并不讲究孝道,嬴成蟜怒斥韩夫人几句也不会影响嬴成蟜的形象,反而对韩夫人的计划有利。

    但可惜,嬴成蟜自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槛。

    嬴成蟜无奈的发问:“母妃令儿如此作态,就是为了收韩熙等人之心?”

    “他们岂能看不出儿是在故意作态?”

    “若是他们连这都看不出,那儿收他们为门客又有什么用!”

    韩夫人面露讥讽:“他们看出了又如何,看不出又如何?”

    “他们为保清名不愿投入蟜儿名下,托庇于吾却食蟜儿之禄,早已心中惴惴。”

    “即便蟜儿的姿态再僵硬一些,他们也依旧会欣然而拜!”

    “莫要看他们尽数云集长安宫,作势逼迫你我去救援你舅父,就意味着他们重视你舅父的存亡。”

    “他们不过是邀名而已!”

    谏言嬴成蟜抚平动乱、避免韩安受牵连的人有很多。

    如张让那般切实心系韩安安危的人必然是存在的。

    但更多的人却只是将此事当成一个借坡下驴的台阶而已。

    他们不愿像腾夫等人一样拉下面皮、光明正大的叛韩投秦,他们只是借着投奔六公主的名头扭扭捏捏的在长安君府混吃混喝。

    而今他们一同上谏嬴成蟜,‘说服’嬴成蟜去臂助韩安,即表明自己是个忠义之人,又还了韩安昔日拔擢之恩,从今往后就能理直气壮的追随嬴成蟜了。

    经过这一番操作,他们在悠悠青史上的名声也必然要比腾夫、韩凌等人好听太多!

    嬴成蟜却是颇为不解:“韩熙等人难道就对故韩复国毫无信心?”

    “他们也是故韩权贵之一啊!”

    “为何要急着投入儿的麾下?”

    韩夫人声音中的讥讽更盛:“蟜儿怎能笃定韩熙等人就无复国之意?”

    嬴成蟜双眼瞪大。

    韩夫人继续说道:“韩熙并非全族来秦。”

    “韩熙的胞弟、幼子皆在新郑,其胞弟韩半曾任新郑县令,更是心有野望之辈。”

    “若故韩果真复国成功,自有韩半在故韩登临高位,日后可臂助韩熙。”

    “若故韩复国不成,韩熙也可借蟜儿的庇护在大秦站稳脚跟,接韩半的子嗣入秦。”

    嬴成蟜恍然:“无论故韩复国成功与否,他们总是不亏的。”

    “他们所为不过是两边下注,以谋求家族的未来而已。”

    经由韩夫人点破,嬴成蟜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对此,嬴成蟜倒是并不在意。

    诸葛家三兄弟也各赴魏蜀吴,诸葛亮难道不曾为蜀国鞠躬尽瘁吗?

    韩夫人略略颔首:“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