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迎着蒙恬被问号充满的双眼,嬴成蟜缓声道:“自魏始,各国皆变法。”

    “然,变法的成效却各有不同。”

    “我大秦变法最为彻底,完全铲除了国内奴役僮仆的老贵族。”

    “魏、赵次之。”

    “燕、韩、齐再次之。”

    “唯楚依旧遵循古制!”

    蒙恬眉头紧锁。

    对于嬴成蟜的话,蒙恬是认同的。

    魏国和赵国虽然依旧有诸多宗亲和贵族可以在毫无战功的情况下获得爵位、得享高位。

    但魏国和赵国都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的指导思想,近乎铲除了国内的奴隶主阶级,让魏、赵二国的民力得以充分释放。

    燕、韩、齐三国虽然都没有完全铲除国内的奴隶主阶级,但多多少少都对国内的奴隶主阶级和老贵族阶级做出了打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变法。

    唯有楚国屡屡试图变法,却都被顽固的旧贵族所阻挡,依旧抱着老制度过日子。

    可,这和长安犁有什么关系?

    嬴成蟜继续说道:“各国变法或多或少是因国内僮仆作乱不休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楚国僮仆作乱的颇早,且作乱次数最多。”

    “楚国为何能在僮仆怨气滔天的情况下依旧维持着旧有的制度,令得僮仆不得不继续为权贵所驱使?”

    蒙恬思虑着回答:“因楚国会安抚带头起事的僮仆。”

    “先以重金收买贼首,令得贼首也可如权贵一般驱使僮仆。”

    “若贼首不从,则收买贼从,令贼从鼓噪或弑杀贼首。”

    “此策,无往不利!”

    至于利用武力压制?

    别提了。

    蒙恬都为楚国感到丢人!

    楚国正规军被僮仆起义军打崩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了。

    嬴成蟜略略颔首:“蒙侍郎所言确实是治僮仆良策。”

    “但在本君看来,楚国对起事之僮仆用策只是术,而此术,各国皆曾用之。”

    “楚国僮仆之所以还无法逼迫楚国完成变法,更是因为楚国独特的地理地貌!”

    “楚国山峦丘陵丛生、植被丰茂、野兽繁多,极难开垦。”

    “即便是开垦过后,很多田亩也难以引耕犁入田,只能由人力耕作,以至于粮产稀薄。”

    “僮仆们作乱成功后,进无法长期对抗楚军,退又无法在山林之间存活。”

    “为了活着,僮仆不得不再次跪倒在权贵脚下,任凭权贵驱使。”

    嬴成蟜看向长安犁,露出一丝笑容:“但当长安犁传入楚国,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随着嬴成蟜的讲述,蒙恬终于恍然。

    各国为什么变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国僮仆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们可以拒绝来自权贵的压迫和剥削。

    楚国为什么迟迟无法变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楚国的僮仆离开权贵之后没法长时间活下去,他们没有能力拒绝压迫和剥削!

    但现在,嬴成蟜却给了楚国僮仆们最为有利的武器。

    不是刀剑,不是甲胄,也不是重弩。

    而是长安犁!

    得此犁,楚国僮仆在起事胜利之后完全可以遁入深山,找一块楚军难入的小山谷迅速完成开垦和播种,形成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蒙恬震惊的说:“所以长安君在设计长安犁时才颇为看重轻便和转向,将这长安犁设计的非常适合楚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