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关便成了大秦据守关中地最为重要的屏障。

    函谷关曾多次帮助大秦抵御外敌,让大秦屡屡在惨败之后也至少可以保关中地不失、休养生息。

    但今日,这座对于大秦有着重要意义的雄关却可能会沦陷到敌国手中、成为阻挡秦军回援的最大难关!

    这让所有朝臣的心情都颇为复杂。

    魏缭点了点头:“左相所言不虚。”

    “赵国若以主力部队据守函谷关,长安君等诸位将军实难迅速破关回援,甚至可能会遭逢败仗。”

    “即便赵武安君坚守一段时间后败走,我大秦新附之地恐也会尽数沦丧!”

    “故而微臣以为,当尽一切可能征募青壮增援函谷关,函谷关绝对不容有失!”

    魏缭和隗状二人的话语让御书房内的气压格外低沉,更让嬴政的脸色满是沉重和不甘。

    历代秦王的心愿就是打开东出之途,让大秦走出函谷关。

    嬴政做到了。

    嬴成蟜固然狼奔豚突,但却也切实帮助大秦打开了东出之途,甚至是夺取了中原腹地!

    但仅仅只是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失败,嬴政登基以来所取得的所有胜果就可能会尽数沦丧。

    若战局果真如此发展,那嬴政非但没能开疆扩土,其在位时期的疆域面积甚至可能还会逊于庄襄王在位时期!

    不止如此,这一战折损的将士已让大秦损了部分元气,倘若战局果真按照魏缭所说那般发展,那大秦必会元气大伤,至少也需要十年的修养才有再战之力。

    十年后,嬴政都快三十五岁了!庄襄王三十五岁的时候都已经驾崩了!

    嬴政这辈子还有挽回疆域的机会吗?

    然而很快嬴政就发现,他想的还是太美好了。

    王贲沉声道:“本将以为国尉所言只是一种可能。”

    “本将以为屯留县非只是难阻赵军太长时间,而是根本挡不住赵军!”

    “今岁屯留县两度易主,城内粮草早已被赵军带走,城外秋粮又被我军征募,而今屯留县内的粮草难以维系多久。”

    “若本将为赵武安君,本将不会为这支缺少粮草的残兵败而浪费我军兵力。”

    “本将会派两万兵马围屯留而不攻,将将军辛梧所部困死于屯留县内!”

    说话间,王贲迈步上前,从宦官手中接过一根木棍,点向蒲坂:

    “本将在脱离太行山后会即刻分兵,偏师入河东地,打通从太行至蒲坂的道路,并向两侧扩张,保此路不失。”

    “主力略作休整后不惜一切代价尾随而上,速取蒲坂!”

    “而后继续分兵,偏师由蒲坂顺黄河而下,攻打阴晋,并借阴晋地利卡死渭水,以此阻我大秦回援的函谷关守军。”

    “主力由蒲坂西渡黄河,轻减辎重,直扑咸阳城!”

    王贲手中木棍重重点在咸阳城的位置:

    “趁秦军主力远在楚地、回援不及的时机,本将会速取咸阳。”

    “破秦都!”

    “俘秦王!”

    “灭秦国!”

    王贲的话语一声重逾一声,如一柄柄重锤般砸向大秦君臣的心脏。

    隗状断声道:“此策尤险!”

    “昔年五国纵约伐秦之际,赵将庞煖便是令春申君率偏师纠缠函谷关,主力绕开函谷关,出太行走蒲坂渡黄河而往咸阳。”

    “由是此,近几年我大秦着重修葺太行、蒲坂、蕞地一线城池,并增兵两侧城池。”

    “一旦赵武安君如庞煖一般轻取急行,我大秦便可断其辎重粮草,迫其无功而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