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君于咸阳城时并无半点动作,颇有任人宰割之态。”

    “然一出内史郡,长安君便开始谋划斩杀樊於期,掌握大军,并利用这支军队迅速出征,覆灭韩国。”

    “于武,能于半个月内灭一诸雄,长安君有上将之姿。”

    “于文,跳出当下困局,于局外落子并牵制全局,长安君行策之法与臣颇有些相似之处。”

    吕不韦越思考嬴成蟜的全盘行动,就越能看到吕不韦自己的影子。

    嬴成蟜脱困之举近乎完全复刻了吕不韦在第五次五国伐秦时的思路。

    只不过吕不韦是在敌方朝堂落子而影响战争。

    嬴成蟜却是在战场落子而影响朝堂上的敌方。

    殊途,却同源同归!

    嬴政也收敛笑容,眸光沉凝的看着吕不韦。

    吕不韦的话说的太深了!

    堪称是掏心窝子!

    但掏心窝子的话,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摆在明面上说的。

    吕不韦为何会如此?

    吕不韦声音加重了几分:“但于公,长安君将整个大秦拖入战争,只为逼臣不得不收回讨伐大军,为他自己谋求生路,这绝非一名大秦封君该做的事。”

    “长安君允文允武却置大秦安危于不顾,此乃大秦之祸也!”

    嬴政温声解释:“王弟有唇舌之利,又有悍将之勇。”

    “但王弟终究年幼,还需要时间成长方才能如仲父一般缜密思虑。”

    “大秦能得王弟,乃大秦之幸也!”

    吕不韦摇了摇头:“大秦能得王上,乃大秦之幸也。”

    “大秦能得长安君,亦是大秦之幸也。”

    “但,大秦却同时得到了王上和长安君,何其不幸也。”

    嬴政的笑容缓缓收敛:“仲父此言何意?”

    吕不韦缓声开口:“王上当知,臣曾有意效仿四君子,最终却是东施效颦。”

    “然,长安君却有信陵君之姿。”吕不韦双眼看向嬴政:“昔年臣遣使者携万金离间信陵君与魏安釐王。”

    “魏安釐王果然对信陵君心生猜忌,罢免了信陵君的一切职务,致使信陵君抑郁而终。”

    嬴政坚定的说:“寡人深信长安君!”

    吕不韦淡淡的笑了:“王上深信长安君,但长安君是否深信王上?”

    “昔年信陵君与魏安釐王之间同样深信彼此,却依旧被臣所挑拨。”

    发觉嬴政的目光愈发危险,吕不韦声音多了些温和:“臣不会挑拨王上与长安君之间的关系。”

    “但这天下有英杰频出,臣能做到的事,自有贤才也能做到。”

    “而若是他们出手,或许不会选择令王上怀疑长安君,而是会选择让长安君怀疑王上,甚至是……”

    后面的话比较敏感,吕不韦没有说出口,但嬴政很清楚吕不韦的未竟之言。

    诱使长安君造反篡位!

    嬴政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坚定的回答:

    “长安君深信寡人,一如寡人深信长安君!”

    感受到嬴政的抵触和防备,吕不韦疲惫的叹了一声:

    “臣别无他意,只是希望王上能多些小心,仅此而已。”

    毕竟,臣也不知道臣还能陪着王上走多久了!

    不等嬴政回答,吕不韦长身而起,面向嬴政深深一礼:

    “臣,告退!”

    嬴政也起身拱手:

    “仲父慢行。”

    目送吕不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