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送饭的事被单文保批评过。

    对于旅长这个人,黄河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有什么请求他也会尽最大能力完成。二人都很忙,所以就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黄河啊,我这边有两门损坏的九二式步兵炮,你有没有办法修复一下?”

    这事倒是让他有些犯难,毕竟不在他的专业范围内。不过现在大后方已经可以生产无缝钢管了,莱阳金属有望普及。

    在问清楚具体损坏部位后,黄河立马回答道:

    “我这里是没有办法了,我建议可以送到大后方。以副局长的能力,这只要不是数量太多,他甚至可以手工刻膛线。”

    虽然这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但考虑到距离问题和运输的安全,旅长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这让他觉得很可惜,毕竟大战在即,两门炮提供的火力还是很客观的。

    突然间,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一段赣语,这是一种以南偿话为标准的方言。

    “小黄,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不就是修两门鬼子的步兵炮吗,你怎么这么死板啊?”

    “这事交给我了,你来给我打下手,再加上单文保。以咱们三个人的水平,不到一周就能完事。”

    “旅长你放心!这事就交给我老吴了。”

    因为旅长曾经在南偿活动过,对于这种方言勉强可以听懂。听到电话另一端的声音,他十分激动的说道:

    “这位同志,那修复步兵炮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我一会就派人把东西送过去!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对于黄河那边经常出现的新面孔,大家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众人只是觉得这位署长的本事极大,可以说服这么多有能力的人投奔根据地,加速工业化的速度。

    以前条件艰苦的大后方,现在因为新人的出现渐渐都好起来了。

    二人在电话里寒暄了一下,便去各忙各的事。挂了电话后,黄河有些无奈的看向身旁的老人。

    这人看起来有六十多岁,在右脸的嘴角斜上方长了一个瘊子。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这位老人少了四根手指,左眼也瞎了,甚至右腿还还有些残疾。

    “吴老啊,以后有什么事提前给我商量一下呗。最近形势这么紧张,万一耽误了旅长的事可不好。”

    这位叫做吴思学的老人不屑的看了看黄河,随后有些不悦的用拐杖戳了戳地面。

    “你们这些年轻人动手能力怎么这么差,没有钢铁的意志怎么能把敌人赶下海。我都成这样了,不依旧坚持在第一线吗?”

    “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一会去把单文保叫到会议室了,咱们开个会。”

    吴思学说完便倔强的离开了,黄河赶紧屁颠屁颠的上去搀扶着,二人朝着实验室的方向走去。

    这位老人是在七月份受系统的召唤来到根据地的,原先是一位在北方大国学习并工作的博士,主攻材料科学与工程。

    而且他对武器的制造也很感兴趣,身上受的伤就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受的。

    黄河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的科学家,是因为最近火箭炮的研究有所进展,需要这个领域的人提供帮助。

    吴思学并没有像另外四人一样前往大后方,他一直是身先士卒投身科学的,更何况现在是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在他看来,仅仅是修理两门炮管出问题的步兵炮,那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对于他来说,要不是黄河一直拦着他,完完全全可以设计并手搓一门身管炮。

    提问,吴老的原型是谁,明天公布答案

    先发后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