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的物资很重要,这件事就靠伱了。”

    “虽然我不介意靠镇痛剂和药物过下半辈子,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可不行。”

    说完正事后,二人随意地聊了聊天,随即常姜便准备离开这里。临走前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儿,回头对着黄河说道:

    “对了,张部长说他一会儿过来找你,让我提前给你打声招呼,你可别忘了哈。”

    由于整座实验室里,除了新来的常姜外,其余的人都是不怎么愿意挪窝的。所以张万和很快就和对方熟悉了,有时候有事也会请她帮忙通知一下黄河。

    毕竟王德兴实在是没排面,很多时候都是挨训的人。

    黄河点了点头,张万和来实验室的原因他自然是知道的,为了的就是查看这批装备。

    更何况很多战士以前都没有接触过防毒面具,一定要提前让他们对这件新装备熟悉起来。

    正所谓战时怎么打,平时怎么练。只有这样在真正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会本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装备,很有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其最大功效。

    就像那些在一战中毫无价值死去的新兵,虽然有防毒面具可不会合理使用,面对敌人的毒气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对于战士们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视野上的不习惯。系统提供的防毒面具,使用的是两片分体的目镜。

    跟后世那些采用一体式目镜设计的面具不同,分体目镜会使使用者的视野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因为有滤罐的原因,一些战士戴上后很有可能低头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在战争打响后,很有可能看不到子弹带上还有多少弹药。

    所以在大战开启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让战士们习惯新装备的存在。并且多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适应佩戴面具的感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戴上面具以后,人的呼吸方式会受到影响。要学会控制、改变自己的呼吸。

    训练时还要尝试在日常体能训练中佩戴面具,看看什么样的活动量会造成起雾或者感觉呼吸困难。

    毕竟鬼子们发射完毒气弹以后,可不会等着毒气散去再进攻,那就失去了生化武器的意义。一旦战斗开始,战士们随时都可能会移动作战。

    很快张万和就带着三位同志来到了实验室外,黄河和王德兴早就带着一套支援型装备在大院口等待。

    看着石桌上摆放着的各式装备,张万和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脸。自家副部长永远不会让他失望,每次都可以及时搞到一线部队需要的装备。

    在之前的等待期间,黄河特意将一把工兵铲交给了王德兴,交代他拿到军工区去开刃。

    此时的工兵铲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人畜无害的样子了,铲尖和铲锋经过打磨后早已是寒光淋漓,只是拿起来就让人汗毛倒立。

    看到众人就位后,王德兴拿着工兵铲上前。在得到黄河的批准后,他拿着铲子走到了刚刚张万和他们抱过来的沙袋前。

    这位警卫员先是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做了些热身运动,随后拎着工兵铲抬臂对着前方的沙袋狠狠地削了过去。

    这一击把沙袋破出了一条大口子,里面的黄沙哗哗地往外漏。

    王德兴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杰作,随后改削为刺。整个铲面如热刀切黄油般陷入沙袋中,甚至因为力度很大的原因,连部分木柄也插了进去。

    最后则是验证挖土和据树的环节,工兵铲完美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多年没上战场的张万和也有些手痒痒,忍不住想拿着铲子砍几个鬼子泄泄火。

    接下来是重头戏,这次一起来实验室的三名同志各有特点,他们分别是长脸、圆脸和方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