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上罗坡的这些兄弟姐妹,年纪相差大,性格不一,对工作生活的认知,更是天差地别。

    起先还好,都是一般模样,生活在困顿的山坡上,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一年到头不是田间地头,就是工地建设,考虑不到太过长远,只是孝敬父母娶妻(嫁人)生子,一代代就这么下去。

    青云菜兴起以后,他们开始挣到钱,衣食住行慢慢都好起来,偶尔买些肉杀只鸡改善生活,给孩子扯几块好布做身新衣服。

    等青云菜业成型壮大,需要人按计划安排组织生产,需要人理清账本发钱,需要人开车运输蔬菜,需要人找销路谈合作……

    这些工作他们并不陌生,毕竟农业生产也是生产,只不过往日他们都是被管的那部分,想的是如何干得卖力,得到好的评价,挣到工分,或者是怎样磨洋工磨得漂亮,不被处罚。

    等他们不得不转换身份,被迫琢磨管理技巧,在与人打交道中,飞速提升经验水平,眼光见识跟着发生改变。

    譬如罗学晖,他去蔬菜公司学车,跟那些老司机整天待在一起,插科打诨,岂会没有长进?

    学祥学平,去别的县调查蔬菜市场,风土人情的不同,也是具体而微的增长。

    倘若没什么变化,他们可能跟祖祖辈辈一样,一生都不出县,入目处全是熟人,入耳处皆是乡音,思想就像是不流动的水,沉重古板。

    但现在,水被搅动了,活泛了,沸腾了。

    他们的观念、想法、行动,自然而然跟着改变。

    因而罗学云说出“远大计划”时,他们更多的是担心有风险,没搞成,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不是反对质疑。

    就像历史无数次的重演,从青云菜业发展中得到切身利益的人,已经牢牢团结到罗学云身边,无形中推动青云菜业壮大。

    只是还局限于过去的经验,不敢放开手,肆无忌惮的干。

    “既然如此,我赞同修路。”罗雨同样第一个支持弟弟的战略,“只要青云菜一直干下去,这条路越早修越好。”

    其他人听完罗学云的讲解,亦是表示同意,不过让他做周全一些,不要把名头搞太大,多要实利,否则各路人马打着参观学习、请求帮助的旗号过来,会非常折腾。

    罗学云从善如流,向他们保证,这次修路不会把火力集中到黄岗身上。

    “水泥路一旦修好,不仅是汽车拖拉机出行便利,就算是牛车驴车自行车,也会提高效率,到时候赶集就会变得方便,来往交流亦会简单。

    交通发达的地方,自然而然会聚集人口,所以将来各村建新房,不可能继续靠着山边坡头,而是沿着主路分部。

    坡上已经十分稠密,比较平缓适合盖房的地方,已经不多,就算将来房子挨着房子,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下罗围子能分给咱们,正是有这个原因在。”

    罗学晖闻弦歌知雅意,立马道:“学云刚开始提我,是想让我把新房盖到坡下大路边吗?”

    “不止是你,坡上无论结没结婚,只要够条件的,都给我去坡下申地建新房,坡上的土坯房都算到父母名下。”

    真要是交通网络高度发展,那时来坡上盖个小别墅,吹吹山风,看看花草,还是挺有意思的,但现在不行,自行车都没得几辆,无论是物资上坡,还是小孩上学,都很麻烦。

    走大路绕得远,走小路很危险,蛇虫鼠蚁,各种大自然的土着,还没被农药化肥的疯狂使用隐入尘烟,往路更好更平的地方去,明显更有利。

    就拿用水来说,下坡之后,可在院中打井,这一点就能省去无数麻烦。

    罗学云继续道:“水泥大路一旦修好,动这念头的可不止咱们,到时候就要争抢要排队。”

    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