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经过上午采访,大家对香江的媒体记者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他们才不关注文学交流会怎么样,那是文化界的事儿,他们只关注你的八卦和某种倾向。甭管是不是你的本意,只要不小心说出来,又被他们听到,那就等着见报吧。

    最后的结果嘛,估计不会太美妙。

    就比如作协的某位老同志,那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在诱导性的采访下,差点说露了嘴。

    下午,又轮到出版社安排的茶话会。

    作协的人都懵了,他们就没听说过,还得跟出版社搞什么茶话会的。

    在许多老一辈作家看来,文学是严肃的,在特殊年代他们连稿费都不要,谈商业太庸俗了。

    不过香江到底不一样,这边是商业社会,谈钱并不是有辱斯文的事情,相反,没钱才是耻辱。

    一个作家在香江生活窘迫,没人会赞扬你的高风亮节,只会认为你的作品不够好,没人看。

    对于这个安排,冯先植等人挺挠头的,不过香江的几家出版社可是这次交流会的赞助商,面子是一定要给的。

    说是茶话会,其实就是邀请出版界人士,跟这帮从大陆来的土作家们见见面,了解一下有什么作品可以拿到香江出版。

    最后商谈的结果就是,出版方们希望冯先植可以和大陆沟通一下,编选几位作家的作品结集,介绍到香江出版。

    这是好事,冯先植欣然应允。

    等茶话会结束后,大家本来以为可以休息了,结果晚上这还没完,晚上《明报》的金庸夫妇还有宴请。

    行程密度大,活动时间长,搞得老同志们苦不堪言。

    上车前,众人聊起了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怨声载道,尤其是这么累了还不能休息,还要去参加那个什么金庸的宴请。

    对于满足口腹之欲,这些苦惯了的老同志不是很在乎,他们想的最多的还是和香江的同行交流写作心得,最好某些技巧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有位老同志就很不解地问道:“这《明报》的金庸是谁,是记者还是管理者,这么大的面子?”

    冯先植摸了摸下巴,回忆道:“金庸啊,那位陈威廉小哥好像提到过,是香江的报业巨子,《明报》的创始人,也是他的老板。”

    “原来是资本家大老板啊,我们见他合适吗?”

    “是啊,我们和商人好像也聊不到一块吧?”

    “老冯,我看你还是替我们回绝了吧。”

    姜玉楼见状,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同时也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他身上,“冯老,各位,其实金庸的身份不仅仅只是《明报》创始人那么简单,他还有一个身份,和我们一样,是个作家。”

    “什么,大资本家还是个作家?”

    “他写了什么作品,有名吗?”

    金庸作家的身份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询问了起来。

    姜玉楼笑了笑,回忆了一番后,介绍道:“金庸,原名……”

    他首先介绍了金庸的背景,告诉老同志们,这位大作家和国内关系匪浅。果然,这么一介绍,众人立马收起了轻视之心。

    王濛是个消息灵通的,立马回忆起了有关于钱老亲戚的小道消息,这下就联系上了。

    不过,这么牛逼的人物,同时还是作家,怎么大家都没听说过他在文坛有什么作品呢?

    于是乎,王濛忍不住催促道:“玉楼,你就别吊我们这些老同志的胃口了,说说这位金先生有什么作品吧。”

    “对啊,快说说。”

    众人起哄,连冯先植也看了过来。

    姜玉楼道:“金先生主要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