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我又不是黄牛,请了一天假,扣两百工资才好不容易抢到的,哪里舍得卖。”

    “……”

    ——

    鹏城,海偲总部。

    几十名华威的芯片设计高级工程师正坐在会议室内,眼巴巴地看着演讲台上的大汉芯业的技术部副主管余景民。

    “……接下来,我将播放一段我们的工程师提前录制的,伏羲软件使用演示视频,不过因为时长有限,我们只对一些主要功能进行了基本的演示,更多功能和使用方法,还是需要你们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自己研究思路,我们也希望大家以后多多交流,一起分享使用心得和技巧。”

    华威的工程师们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和理解。

    一款好的设计软件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一款工具,决定芯片最终设计效果的,其实还是设计师。

    就像PS,同样的软件功能,在不同的人手中,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脑子灵感的设计师,往往可以在伱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使用意想不到的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直接的例子,同样一把刀,在手艺精湛的雕刻师手上,能用核桃雕出一艘结构复杂的船,但在普通人可能连个球都雕不出来。

    当然,这也不代表工具就不重要了,不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在接下来十多分钟的实机演示视频中,大汉芯片的工程师用了一款比较结构比较简单的24针脚蓝牙芯片作为演示案例,从单个晶体管的电路结构设计开始,到集成电路的布局,进行了一次全程的演示。

    当然,哪怕这款芯片的设计再怎么简单,也不可能十分钟就完成,所以视频是剪辑过的,只保留了一些使用要点。

    一开始的电路结构设计,除了视频中所说的,最小支持2nm的晶体管设计和电路模拟有点亮眼之外,倒还没什么特别的,和EDA的区别不大。

    而最小2纳米的晶体管尺寸,其实也已经接近了硅原子的物理极限了。

    一个硅原子的直径是0.22nm,考虑到原子之间的距离,一堵‘硅原子墙’理论极限,至少是0.5nm,而晶体管既然要通电,它最起码得是连接在一起的U型线路,也就是要容纳两堵‘硅原子墙’。

    因此从物理的极限上来看,硅原子晶体管的最小尺寸,就是在1.5-2nm之间,而且这个尺寸的晶体管结构和功能也非常单一,设计得稍微复杂一点都不行,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

    所以目前一般的晶体管都在10纳米以上,然后通过多重曝光和堆叠工艺,来达到所谓的7nm、5nm甚至是3nm。

    如果单个晶体管的尺寸,在将来达到2nm这个极限后,还想继续突破摩尔定律,就只能换一种更小分子的半导体材料了。

    因此从硅原子的电路设计和模拟上,伏羲这款软件,确实已经做到了极限,称得上是国际顶尖水平。

    而在接下来的视频中,大汉芯业的工程师,在后端晶体管布局的操作,却彻底震惊了所有的华威工程师。

    这款软件,竟然能在工程师划出区域,进行功能描述、晶体管层数等简单设定后,全自动完成晶体管的排列布局!

    “这什么情况!?”

    “这里剪辑了吧?”

    “你不听解说么?人家都说了智能化设计的。”

    “难怪要裁这么多后端……”

    “这软件该不会要超算才带得起吧?”

    “也不一定,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智能数据库,就用不着超算。”

    “……”

    所有人都忍不住,把目光看向和他们一起旁听的那个男人。

    而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