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憋出了很多黑科技,哪怕至今都还在享受那场科技竞赛所带来的余泽。

    不过在竞赛的过程中,普通民众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就和华国勒紧裤腰带搞两弹一样,奇迹都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冷战结束后,黑鸟因为每架高达20亿刀的造价,以及每月3700万刀的使用成本,让老M也大呼吃不消,最终在1998年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惠普的J-58,老美的GE公司也成功研发出过F-120变循环发动机,只不过因为成本等原因,最终也被淘汰了,后来GE公司就吸取了教训,不一味追求高技术,转而寻求起了性价比。

    目前反推力,变循环,变涵道这几种技术,华国也在研究攻克,目前已经拿出来的,就是加力燃烧室技术,但并不是那种可以自动启停的。

    至于康驰,

    他比较贪心,既然理论上可行,那就全都要!

    只不过真搞起来后,他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不说别的,光是让他照着涡扇20的图纸,复刻出一台涡扇20都得费好大劲,更别说一款全新的黑科技发动机了。

    对于航发来说,有三大主要核心:设计、材料、工艺。

    其中设计图纸有了,材料想要什么国家肯定都会提供,但工艺这东西,如果不去航天工业学习,光靠康驰自己琢磨,没个一年半载估计都难。

    但从航空工业只给图纸没给工艺就能看出,他们对康驰多少还是想留一手的,这也能够理解,要是谁上来就找康驰要光刻机的图纸和技术,他肯定也不乐意。

    虽然蔡耀斌给他这些‘学习资料’的时候,看起来似乎云淡风轻,甚至生怕他不感兴趣,但背后肯定也是军方大佬们费了老大劲才帮他搞来的。

    所以康驰也没奢望能通过去西飞学习得到这些工艺,只能靠自己搞定。

    何以解忧,唯有开挂。

    于是康驰最终选择了技术降级,只要能造出一款具有这些功能的发动机,哪怕性能再差,只能顺利点火一秒,让系统能弹出面板就行了。

    但即便如此,整个设计的过程也极其艰难,光是设计一个可以折叠缩放的外涵道套筒,康驰就用了十多天,进行了几十次的尝试才终于勉强搞出了个大概可行的,整个原型机的研发更是耗费了足足四十多天,而且性能嘛……

    【物品:大涵道涡扇发动机】

    【制造者:康驰】

    【物品等级:1】

    【经验:0/50000】

    【物品状态:完好】

    【物品参数:最大推力8500kgf,最大反推力3500kgf,6-10可变涵道比,手动变循环加力燃烧室,使用寿命1000小时】

    【解析项目:无解析项】

    【通用经验:493464】

    【精通点:71(+20)】

    当看到系统顺利弹出的面板后,康驰欣喜之余,又难免有些小挫败感。

    一台进气口风扇直径足足3米,还有这么多前沿技术的发动机,最大推力竟然只有8.5吨,

    而且大涵道比发动机比较有优势的上万小时使用寿命,在他这里竟然比涡喷还低……

    只能说,航发是真的难。

    关键是航发不像芯片,芯片知道原理后,手搓一个性能差点的集成电路难度并不大,但航发无论性能如何,首先就要解决高温燃烧高速正常运转的问题,更何况还要成功加入这么多功能模块,因此起步门槛就非常高。

    不过有了原型机,剩下的就好办了。

    康驰决定大胆地进行升级,直到升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