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若英能听到的消息,新帝当然也听到了。

    不过,董若英是听儿孙们回来时说的,而新帝却是在奏折上看到的。

    早已致仕的董若英被昔日的政敌给参了。

    这次已经不是勾结土匪了,而是勾结何苒。

    符燕升的儿子还要参加官员考才能出仕,而董若英的孙女却能直接当官,且,起、点还不低。

    何苒对董若英多么重视,才会如此器重他的孙女啊。

    董若英,这妥妥就是隐藏在朝廷官员里的一个奸细啊。

    就连当年董若英致仕之后,便南下返乡的事,也变成了他这个奸细要长久隐藏的证据。

    致仕官员并不少,可是朝廷没致仕官员必须返乡的硬性规定,也有很多致仕的官员,到死也没有回到故乡。

    董若英为何会回来?

    难道他能掐会算,算准了皇帝要迁都?

    他又不是活神仙,当然算不出来。

    但如果董若英是何苒的奸细,那么这些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董若英在朝为官三十多年,哪能没有政敌呢?现在一人上折子,其他们也跟着一起上,躺在家里的董若英还不知道,他已经快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等到董若英知道这些事时,一切全都来不及了。

    锦衣卫抄了董家,董若英一家老小全部被关进了诏狱。

    董若英进了诏狱后又惊又怕,他虽然不是奸细,但他藏着秘密,作贼心虚。

    如果他弑兄杀侄,又冒名顶替的事被查出来,哪怕他死了,也要背负一身骂名。

    他苦苦经营几十年的好名声,就全都完了。

    还有他的子孙们,岂能不受牵连?

    他们想要入朝为官,更是难如登天。

    董若英本就病着,锦衣卫又对他施以重刑,董若英刚刚享受了一种刑具,便一命呜呼了。

    董若英死后,新帝原是想把董家子孙充军的,但是转念一想,还是下了狠心,董若英的四个儿子十几个孙子全部处以斩刑。

    比起死去的男丁们,董家女眷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三十岁以下的女眷全部做了官伎,三十岁以上的则赏给官宦人家为奴。

    远在京城的董近真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笑了笑,便和几个同僚因为要不要在原有的设计上增加轮子争吵起来。

    正如董若英猜测的那样,董近真确实入了何苒的眼,何苒也确实看中了她的才华。

    两个月后,好消息传来,鲁地全境易帜,鲁地每一座城池,苒军大旗迎风飘扬。

    而与此同时,远在陕地的武骥,却再一次见到了何淑婷。

    武骥是在西京总兵何志的府上,见到何淑婷的。

    何志是真的姓何,与何苒没有关系,他是武东明以前的副将,武东明起兵之后,便派何志做了西京总兵,统领五万大军。

    何志除了是武东明的副将,而且两家人还有另一层关系。

    武夫人怀孕九个月时,靼子犯境,武东明受了重伤,几乎丧命。

    消息传来,武夫人着急摔了一跤便早产了,没有稳婆,是何志的夫人替武夫人接生,武骥就是何夫人接生的。

    武夫人受惊过度,武骥出生后没有奶,何夫人的儿子当时四个月,何夫人还有奶水,因为当时是在军营里,直到三个月后才找到合适的乳娘,在此之前,武骥一直都是吃的何夫人的奶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武骥对何夫人非常敬重。

    何夫人五十大寿,武骥不但送了重礼,还亲自前往。

    只是武骥万万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