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处在对立面的两者可以相互转换,而这个转换过程就是道。

    正思索着。

    李慕玄的声音再次传来。

    “师父,您刚才问我,得知自己的天赋后是什么感觉。”

    “其实弟子是这么想的,我修行又不是为了别人,当我比别人弱的时候,我不会去跟别人比较,因为道是走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

    “难道当我比别人强的时候,我就要去跟人比较么?”

    “那这样我岂不是抛弃了自己的道?”

    “所谓强大弱小,天才庸才。”

    “说白了只是外界对我的看法和认知,我本身不会因它们而改变。”

    李慕玄开口,他要求的是一个真,而不是镜子里虚幻的自己,所以在面对外界看法时,他只会将其作为参照物看待。

    然而,这话落在左若童耳中,就好似晴空霹雳,使他心头猛地一震。

    在他看来,修行不外乎就两件事。

    第一,明心见性。

    知道自己本心求的是什么。

    第二,脚踏实地。

    对自己所求之物,不停留于空想阶段,而是付诸行动,实践起来。

    但是,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这里的难,不单单指实际上的困难,还有内心生出的妄想杂念。

    就跟大部分读书人一样。

    落魄时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当他们真的功成名就,大权在握,有了官身呢?

    有几个会践行自己当初的话?

    不能说一个没有。

    但却也很少。

    而这也是修行难的原因。

    借用圣人的一句话。

    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能做到一始而终的总是少之又少。

    为何,因为求道之路往往需要变通,人是活的,道是活的,聪慧的人免不了走捷径变通,但走着走着道也跟着变没了。

    聪慧没错,捷径没错,变通也没错,错的是忘了初衷本心。

    而李慕玄这孩子。

    能在这个年龄,面对从普通人到天才的巨大转变,做到不改其心,不移其理,这心性,将来修行路上只要不遭遇重大变故,可以说是一往无前了。

    毕竟要悟性有悟性,要资质有资质,心性更是好的离谱。

    简直就是天选的道门弟子。

    想到这里。

    左若童没有半点犹豫。

    “慕玄。”

    “你可愿随我修炼逆生三重?”

    左若童开口,此刻他对眼前这位弟子,除了满意就只剩下满意。

    他之前还觉得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传道可能要多花费些心力,现在来看,传道方面自己这个师父也是可有可无。

    甚至还不如授业和解惑。

    “谢师父,弟子愿意。”

    此时,李慕玄听到师父要传自己逆生三重,脸上顿时露出笑意。

    他对这门功法可谓是心往已久。

    毕竟其理念,跟他前世所学的内丹法相差无几,两者都是想要从三逆推回一,回到那玄之又玄的先天一炁状态。

    就是不知是否都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路子。

    但不管怎么说。

    能一睹这门功法风采就已经不亏。

    至于修到最高的第三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