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猜到了对方是何人。

    故此灭劫将他掷在骡背上让他先逃,叶孤鸿毫不犹豫便走,便是担心对方轻功厉害,一把捉了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咬死喝血。

    至于灭劫安危,他知道若无自己拖累,那汉子大概率不是敌手,就算有个万一,只消倚天一出,却问谁与争锋?

    因此他径直穿过代县,一口气奔到崞县,寻到骡马市,大撒银钱,拣那身健腿长的骡子,共计二十余匹,尽数买下。

    都让老板上了鞍鞯,又备足粮草、食水饮了,独自费力牵至阵子门口,一一栓好了,安心等待师父。

    过了一个多时辰,灭劫果然赶来,见徒弟操办起一支骡马队,惊奇道:“这又是什么浓幺蛾子?”

    叶孤鸿笑道:“此乃徒儿的疑兵之计,师父稍后编制!”

    当下二人便往南走,走了二十余里,恰逢一处道口,叶孤鸿把骡子分为两队,一队往左,一队往右,灭劫方才明白什么叫疑兵计,惊呼道:“少爷,你这计策,家里穷些也莫想施展得出!”

    二人这般一路前行,每逢路口,便要“分兵”,二十余匹骡子一分而再分,再分而三分,几轮分罢,已至太原,果然一路上无人再曾追来。

    在太原住了一宿,次日师徒俩前往码头,三十两银子包得一条大船,沿着汾河而下,四五日功夫,便入黄河,又经两日,自开封码头靠岸。

    师徒牵着骡子上岸,灭劫立在岸边,眺望城池良久,缓缓道:“多年不归,物是人非。徒儿,今天随为师回家住吧。”

    叶孤鸿一愣,随即想起师父本是开封方氏的姑娘,如今可不是回了娘家来么?当即点头:“师父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灭劫一笑,二人各自上了骡子,缓缓行去,不曾进城,绕着城墙走了十余里,复往东行。

    又走十余里,只见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河边遍植杨柳。

    如今已是二月中旬天气,杨柳上新芽初萌,宛若云烟,小河对岸,都是空旷田地,不下千亩之多。

    灭劫深深吸了一口气,把手一挥,小声炫耀道:“徒儿你看,这些田产,都是为师家的产业!”

    话音未落,便听不远处一声怪笑,一人高声道:“以后这些田产,便都是我老宋家的产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