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说,大明在未来的局势已经很明显,尽管老朱和朱棣二人想尽了办法提高北方文人的地位,但他们依旧在与江南文人的内卷中败下阵来。

    如果还要加上内阁阁臣的比例,北方一京四省可以算得上一败涂地。

    在朱高煦心底,他更希望的是北方掌权,毕竟北方文人掌权后,他们能从地理和自身利害上知道北方疆土的重要性,而不至于喊出“敢言复套者斩”的话。

    当然,要培养北方文人,那就必须将南方上交的财政投入到百废待兴的北方身上。

    在朱高煦看来,这样的“支付转移”很有必要,但南边的政客却并不这么想,尤其是江南为甚。

    他能做的,只有继续老朱和自家老爹的脚步,将北方不断开发,哪怕不能达到江南的程度,却也要做到可以自给自足。

    只有这样,北方籍贯的官员才不用看南方官员的脸色过日子。

    “呼……”

    如此想着,站在城墙上的朱高煦呼出一口浊气,将目光从那朗朗读书声的书院上挪开,投向了松花江对岸的茫茫山岭之中。

    这时,他身后也响起了脚步声。

    他转头看去,果然见到了他想见到的人。

    “殿下,草民来晚了……”

    跟着亦失哈出现在朱高煦身前的,正是从江南风尘仆仆赶来的杨彬。

    面对他,朱高煦也示意兵卒们抬出椅子给他,自己也顺势坐在了椅子上。

    “你来的有些晚了,如今都五月初九了。”

    “道路崎岖,加上带的货物比较足,在辽东都司耽搁了一阵时间,请殿下见谅。”

    杨彬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如他这样的行商并不能随便去任何一个行省,哪怕有朱高煦的渤海王府令牌也不行,所以他必须采买一些货物来到辽东输边贩卖。

    处理这些货物耽搁了他不少时间,但也赚取了不少钱粮。

    “去过仓库没有?货色如何?”

    朱高煦没有追究杨彬晚到的责任,而是谈起了正事。

    闻言的杨彬也深吸一口气:“已经看过了,成色有好有坏,但数量却足够庞大,恐怕草民难以一口吃下。”

    杨彬感叹着朱高煦的手笔,而朱高煦也笑了笑,侧目透过女墙看到了吉林城外的热闹景象。

    在那城外,数百头耕牛与挽马正在与数千健妇开荒,而被他们开出的田地已经不少于三千亩了。

    在等待杨彬到来的这一个月里,朱高煦可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首先就是接收了辽东都司派人送来的物资,其次是将手中多余的粮食尽数用作贸易。

    八千余石粮食和一千斤茶,一千口铁锅在亦失哈两头跑的情况下,很快换得了三百头耕牛,一百五十匹挽马,以及三千余张各类毛皮,二百斤人参。

    如果加上从善出堡陆陆续续换来的毛皮,眼下的府库中可以拿出四千多张毛皮和三百斤人参。

    前面的牛马是朱高煦用来开垦荒地,运输水泥原料的。

    但是后面的毛皮和人参就是单纯用来贸易的货物了,因为弗提斤城和牛马毛皮都被朱高煦买了个干净,因此今年辽东许多商人都买不到足数的毛皮和人参,这点杨彬是知道的。

    不过他没想到,自家殿下居然能吃下那么多毛皮,显然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岁俸。

    一想到自己要接手这么大笔生意,杨彬就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

    对此朱高煦也笑道:“我说过,你让了我盐引的利,我日后一定会还你,如今就是还伱的时候。”

    “这四千余张毛皮和三百斤人参若是拿到江南贩卖,以去年的价格起码能卖出两万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