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亩地是朱高煦苦心经营的试验田,而那空心的水泥墙便是日后用来放水保温的水渠。

    不出意外,等到了冬季,朱高煦还会让人效仿元代的宫廷温室来给田间铺上温热的马粪来保暖。

    这块试验田,是朱高煦准备在明年进行“先育苗后插秧”的温室田。

    按照朱高煦前世的经验,一亩机插秧田,可栽插四十到五十亩大田,一亩秧田人工移栽可栽十亩大田,抛秧可抛六十亩大田。

    因此,如今的这两亩水稻和城外的水稻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实验江南水稻在吉林播种后能熬到什么日子。

    只有到了明年三月,朱高煦才会用这两亩试验田来育苗。

    一旦育苗成功,这两亩试验田起码能抛秧一百亩稻田。

    当然,朱高煦并不在意这一百亩稻田,他在意的是到底能不能育苗成功。

    只要能成功,吉林城内还可以建设诸如这样的数百亩育苗田。

    反正到了明年之后各家各户都会有火墙和火道,上千户人家供暖流出的水汽想要保障数百亩育苗田并不算特别困难。

    数百亩育苗田只要采取抛秧的方式,那可以抛出上万亩稻田。

    如今的吉林城粮食产量朱高煦询问过,也就八十斤出头的模样。

    加上今年沤肥池的土化肥、新修水渠而带来的增产,恐怕能达到九十斤或一百斤。

    只要能达到一百斤,那原本的三千多亩耕地可以收获两千石粮食,比起原先增产将近两成,可以多养活五十口人。

    想到这里,朱高煦心情愉快不少,他一直认为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知识中,最具有价值的不是火绳枪和燧发枪,而是相应对的部分农业知识。

    在这个农业社会,但凡能让农业增产一成,他都能让天下多出养活数百万人的口粮。

    “秋收前能开垦多少亩荒地?”朱高煦蹲在稻田里近距离打量水稻,同时头也不抬的询问亦失哈。

    亦失哈闻言也脸上洋溢笑脸道:“多了这么多畜力,按照下面百姓自己的估计,每家每户在秋收前能开垦最少七亩地。”

    农业时代开垦荒地并不容易,但如果有了足够的牲畜就会轻松许多。

    按照每家每户开垦七亩荒地来算,再加上原本的三千余亩田,吉林城今年秋收前的耕地数量恐怕能接近两万亩,如果秋收后还没入冬,那努力半个多月或许能达到两万亩。

    “两万亩……”朱高煦呢喃着这个数字。

    他问过城里的百姓,因为有畜力,所以这次他们开垦的荒地质量与开荒二年的质量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这批耕田到了明年后,基本能达到开荒三年地的质量,产出大概也七十斤左右。

    如果吉林城能提供足够的农家肥,到时候再加上水渠的旱涝保收,产量恐怕能达到八十斤。

    也就是说了,来年秋收最低能产出九千乃至万石粮食,可以从原本三千亩养活三百多口人的情况,提升到两万亩养活一千五百多口人。

    耕地翻了接近七倍,养活的人口翻了五倍,到了后年就能达到和老田一样的水平,能养活同样七倍的人。

    这一连串推算出的数据让朱高煦脸上的笑容止不住,而他也抬头对亦失哈说道:

    “这两亩试验田如果来年育苗能成功,那我们就能在这吉林种植水稻了。”

    “我翻看史书,唐代渤海国时,渤海国就在这块地方种植过水稻,每亩产量起码一石,多的能达到一石半。”

    “我们不用太贪心,哪怕能产出一石,也能够养活三千口人了。”

    “真的?”亦失哈惊喜的蹲下,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场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