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前,皇帝特意交代了他,如果燕王抗拒交出兵权,那可以徐徐图之,不用急于一时。

    只是从眼下看来,燕王并没有齐泰那群人说的难以对付。

    “如此,那咱家就退下了……”

    传旨太监作揖回礼,随后离开了全宁卫的指挥使衙门内。

    在他走后,朱棣也转身看向了诸将,脸上勉强挤出一个微笑:“都按照旨意去做吧。”

    说罢,他便借口身体不适而离开,姚广孝几人则是跟了上去。

    留下的人中,郭英表情难以捉摸,其余人则是纷纷避之不及的离开衙门。

    显然,王朝的权力交替让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十分紧张。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新朝还能否得到旧朝时的重用。

    这其中,不少人看向了郭英,毕竟郭英身兼辽王岳父、渤海王岳祖父,这样的身份恐怕很难在新朝得到重用。

    只是不同他们所想,郭英现在并没有担心权力,而是在回忆自己跟随朱元璋的这几十年。

    那样的英雄人物,也免不了生死离别,而自己似乎也老了,该退下去了……

    郭英落寞的转身离去,心中已经想好了回到京城后便提出归家养老的奏疏。

    倒是在他落寞转身时,朱棣带着姚广孝等人找了一处衙门内的客房休息。

    坐在床上,朱棣精神有些恍惚,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家父亲已经崩殂,这远比朱允炆夺走他兵权还令人难受。

    “殿下,您不应该把兵权都交出去的。”

    “是啊殿下,万一真如二殿下所说,那朝廷对付我们可容易多了。”

    “殿下,是不是该给二殿下写封信?”

    客房之中,在安排好了外围的护卫工作后,朱能三人便皱眉说起了朱棣交出兵权的事情。

    此刻他们三人都理解了朱高煦圈禁朱棣的做法,并开始怀疑朱允炆或许真的要对燕府下手。

    哪怕是他们三人在政治上十分迟钝,但在理解了朱高煦的做法后,他们也能看出燕府局势不容乐观。

    仅有三护卫的燕府,根本没有资格与朝廷谈条件,可以说朱棣交出兵权是一步臭棋。

    相较于他们三人,姚广孝则是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手里盘算着佛珠,看模样似乎对外一点不担心,但实际上他是在等朱棣的答复。

    “俺好歹是他的叔叔,他总不可能加害于我吧……”

    朱棣的回答十分无力,显然他还对朱允炆抱有期待。

    倒是关键时刻姚广孝率先开口道:“将儿孙性命交托于他人,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陛下如果对殿下都如此,那对二殿下又如何?”

    “殿下您别忘了,当初二殿下所说的那些话……”

    姚广孝提醒起了朱棣,那就是朱高煦可是明确说过自己不会坐以待毙。

    如果朱允炆要是用今天的办法,去谋夺渤海的兵权,那朱高煦说不定真的会起兵造反。

    到时候即便朱棣想当个鸵鸟,朱允炆也会以朱高煦起兵为由,着手开始对付他。

    “高煦把允炆想的太坏了,允炆好歹是俺大哥的孩子,不至于对自己的叔叔……”

    接下来的话朱棣没有说出来,只能改变口风为朱允炆开脱:“他只是收回三都司兵权,王府护卫还在俺手中,况且三都司我俺旧部甚多,不至于无人相助。”

    “那若是陛下对旧部动手呢?”姚广孝比历史上多了些先见之明,因为朱高煦的提醒,他已经为朱棣把局面往最坏处去想了。

    放在历史上,他是肯定不会相信朱允炆会步步紧逼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