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只有民二十余万,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兵马。”

    “东边简定等人扶持的陈季扩,俺也从锦衣卫那边得了消息,不过是一个冒充的宗室罢了。”

    “俺听闻,他们还准备向朝廷请封,不过安南这地方俺却不准备交给他们。”

    朱棣说着自己的想法,对于他来说,不管是胡季犛还是陈季扩,都只是土鸡瓦犬罢了。

    如果不是自家老二说过安南的叛乱问题,那自己兴许已经设立三司来管理当地了。

    “老二,你说说你的想法,你比俺清楚南边的事情。”

    他将目光投向朱高煦,朱高煦闻言也不假思索的开口道:“首先要先稳住陈季扩这群安南豪强,故此暂时不要剿灭胡季犛父子。”

    “趁着局势僵持,刚好可以迁徙百姓进入安南北边,让北边的谅山、海阳、太原、宣光等地恢复生产。”

    “儿臣看过这几个地方的情况,而且也已经派出钦州的胥吏前往当地。”

    “红河以北基本都在朝廷手中,这些地方耕地足有三百万亩,只要花费半年时间齐民编户,丈量土地,随后移民实边进入当地恢复生产,那朝廷就有了在安南站稳脚跟的底气。”

    朱高煦提到了齐民编户,这是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现在的红河以北还有多少人口。

    按照陈朝的官方文册来看,红河以北有八十余万人口,但而今实际有多少却无人得知。

    “朝廷要做的,是先清丈红河以北的田地,然后分配给福建、广东的移民,同时在当地设立官学,汉化当地的安南百姓。”

    “若是能迁徙三十余万人进入红河以北,那朝廷日后即便在安南统治不下去,也能将红河以北的土地吃下,不至于一无所获。”

    “只要红河以北三百万亩耕地恢复生产,能够缴纳田赋粮食,那起码能维持安南当地数万兵马的口粮。”

    “至于军饷,完全可以用云南开采的铜锭熔炼为新钱发下去,以此节约成本。”

    朱高煦提到了新钱,朱棣一听也来了兴趣,他将目光投向郁新:“郁新,新钱如何了?”

    “回陛下,已经在雨花台不远处开设铸钱司,每日铸钱近两万贯,如今已存储新钱六十余万贯。”

    郁新回答了朱棣的问题,朱棣听后也十分满意:“这新钱俺看了,模样不错,难以仿制,就是铸钱的量太大了,一下子投下去会不会不太好?”

    朱棣这些日子的兴趣除了安排北边的事情,就是去看朱高煦写的那些教材。

    近日朱高煦在写的教材便是关于经济类书籍,这些都是为了日后太学扩建而准备的,朱棣也看了不少。

    其中就有经济放水导致通货膨胀的例子,因此朱棣才会询问朱高煦。

    不过这个问题都不用朱高煦回答,同样看过这本书的郁新便抢答道:“不会。”

    “以往发放宝钞导致物价飞涨,一是宝钞发行量太大,二是发行过于集中,三是百姓对宝钞并不信任。”

    “如今朝廷回收宝钞,这虽然不能彻底解决第三点,但从钞价稳定来看,百姓起码已经对宝钞产生了信任。”

    “百姓对宝钞的信任,本质就是对朝廷的信任,而朝廷发行的新钱质量、样式都极佳,百姓不会抗拒。”

    “只要新钱不要单一在某一地区大量发行,那自然不会导致当地物价飞涨。”

    “以朝廷在安南设二十二卫来看,即便有战兵、屯兵十二余万,每年维持也不过一百五十万石,折色后不过五十万贯。”

    “对于安南这般物产丰富的地方来说,五十万贯的投入并不算大,况且只需要维持几年,就可以恢复原本的发放军粮政策,民间还没有反应过来,朝廷便会停止以钱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