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答完毕,朱棣忍不住开口道:“凑多少?”

    “每家三文……”老农回答,徐皇后又询问:“这小沟河村有多少家?多少亩耕地?”

    “七十二家,大概两千亩”老农不假思索的回答,闻言的徐皇后与朱棣面面相觑。

    按照老农的说法,这一个胥吏来收次税粮起码能赚二百文,顺带还能饱餐一顿。

    至于那些里长和粮长也在收粮过程中贪墨了不少粮食,起码三万斤,折合二百余石。

    这么大笔粮食,仅凭他们肯定吃不下的,而胥吏既然贪污,自然不会放弃受贿。

    朱棣大概记得天下有四万余村落,如果每个村都被贪墨二百石,那算下来就是八百万石,接近大明田赋粮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是八百万石粮食啊,拿给百姓可以养活近二百万人,用来北征可以支持十几万军队和数十万民夫打好几年。

    一想到这里,朱棣就恨不得把山东的贪官污吏抓住一并杀了。

    只是他一想,孙铖确实在山东兴起不少大案,抓获了不少人,恐怕之前的那批胥吏都被流放渤海了。

    “你们方圆十数里的村落,都换了里长和粮长吗?”

    朱棣询问这点,老农也点头道:“应该是都换了,现在的里长和粮长是朝廷派人下来担任,说是每人担任三年就调走。”

    “他们待你们如何?”朱棣询问,并做出保证:“若是待你们不行,你们现在开口,俺立马调走他们。”

    “还不错,比之前的好很多,收粮用的也是官斗,就是……”老农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朱棣见状立马激动,以为自己抓住了把柄,追问道:“就是什么?”

    “就是他们的口粮需要村里出,但也不算多,每家每户出二十斤。”老农说出了自己在意的事情,可一想到这件事会让张平和王武调走,便立马改了口风,说不算太多。

    “二十斤还不多?!”朱棣一听,勃然大怒,转头就对王彦道:“把那两人给俺叫来!”

    “奴婢领命!”王彦连忙去办,很快就把张平和王武召到了面前,质问道:

    “你们在村里不事劳作,让百姓养你们是不是事实?”

    张平与王武闻言面面相觑,心虚道:“是事实,不过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毕竟我等手中政务也多。”

    “政务?你们小小胥吏能有什么政务?”朱棣瞪着他们,并不认为只管理七十二家百姓能有什么值得繁忙的政务。

    见朱棣这么说,张平叫苦道:“这百姓手中粮食需要卖出去,我二人便需要南北奔波,去寻那粮商前来收粮。”

    “朝廷不给配车马,我等便只有步行去。”

    “即便有驿站,也只是提供住所给我们,吃东西还是要给钱给粮食的,故而向百姓多征口粮也是无可奈何。”

    “朝廷给你们的俸禄不够花吗?”朱棣瞪着他,可旁边的徐皇后却打断道:

    “俸禄是他们的生活所依存,您让他们自己掏俸禄来帮百姓办事,倒是有些苛责了。”

    旁人的话朱棣可以不听,但徐皇后既然开口了,朱棣也就捋了捋大胡子,没有继续就这点攻击他们,而是看向那几名呆愣的老农:

    “除了口粮,这二人是否还对你们多征了粮食?”

    “没有没有!”老农们纷纷摇头,生怕自己多话让张平和王武遭受灾祸。

    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来说,张平和王武这种每年只盘剥十几石的人已经是良吏了。

    要是把张平和王武赶走,谁又能料到下一批来的胥吏会不会和之前的一样?

    “真没有还是假没有?”朱棣追问,并继续保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