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是山区,但相比较云贵,广西的丘陵平原面积达到了三成以上,单一个桂中平原就能开垦出几千万亩适合种植水稻的耕地。

    由于人口不足和当地的碎片化,因此过往的当地布政司没办法组织大规模的开荒运动。

    然而随着三十万黔南土民涌入,加上交趾调拨的近百万石开荒口粮,浩浩荡荡的“桂中开荒”开始进行。

    这些消息,徐硕都是从《邸报》上看来的。

    除去广西,四川与湖广的复耕工作也不用多说。

    湖广与四川在两宋时分别有五千五百余万、两千四百余万亩耕地,而今却只有二千五百余万、一千三百余万亩耕地。

    这还是洪武、永乐合计四十一年复耕后的局面。

    按照明代田亩单位计算,两省也起码能开垦出最少七千万亩耕地,可由于人力不足,即便是粗放式开垦管理,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两宋时期,这两省五路有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今算上贵州地区,也不过九百余万人口。

    其中,贵州地区人力毫无疑问是在浪费,毕竟贵州并没有一千五百余万亩耕地给三百余万百姓耕种,而这也是朱高煦要将贵州人口迁移四川和湖广的原因。

    随着贵州的人口迁徙,人力得到利用,四川和湖广的复耕速度会比原先快上许多,恢复两宋巅峰时期的耕地情况也指日可待。

    一个国家的政策代表着什么,没有人比徐硕这群人更了解了。

    在大明的政策倾向下,关外之地不过五六年时间就成为了北方富庶之地,而西南便是下一个“关外”。

    在政策的春风下,贵州的遵义府无疑是第一个吃到葡萄的地方。

    “对了,其它几个府的官员应该都陆续抵达了吧?”

    王章询问徐硕,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心。

    他的担心徐硕能够理解,毕竟遵义府之所能发展那么快,主要在于之前整个贵州只有他们这一个地方脱离了军管,因此四川布政使司调拨的资源,大部分都被他们吃下了。

    现在随着各府官员陆续抵达,各府军管也会随之解开,遵义府能获得的资源毫无疑问会逐渐降低。

    “各府的事情忙不到我们头上,现在遵义府内其它县都步入了正轨,即便布政使司削减调配府上的物资,你这里的物资也不会欠缺的,这点伱可以放心。”

    徐硕安抚着王章,同时也道出实情。

    以贵州的情况而言,指望南边的云南和广西是不可能的,只有指望四川和湖广调拨物资。

    而面对四川与湖广,它们能进入贵州的驿道唯有铜仁、遵义、毕节三府能运送物资。

    从四川进入遵义,桐梓县是当之无愧的门户,因此桐梓县建设越好,四川对贵州运送物资的后勤压力也就会越低。

    若是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这个遵义知府的位置,徐硕恐怕也干不长远。

    “按照考核,我们还有两年半的时间。”

    徐硕看着王章开口道:“我知道你压力很大,不过这边你不用担心,我特意询问过吏部。”

    “关于桐梓县,你的功绩考核与各县不一样,桐梓县的人口和耕地与根脚和各县相差甚远,因此你要做的便是实事求是,只要能在剩下两年半里让桐梓县百姓自给自足,那你的功绩就足够评个甲等。”

    六部经过朱高煦改革,对于各县考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结果的评分等级是一样的,那便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等进行划分。

    甲等表示极为优秀,可以视情况拔擢一到两级,乙等表示合格,可以留级或累功乙等三次考核来拔擢一级。

    “丙等表示欠缺,留职留级观察,丁等则是降职一级,以儆效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