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如果朝廷连答应日本国主的事情都做不到,那又如何让各国国主信服?”

    “其次,朝廷当下正准备开发大明洋航道,其中日本北部的陆奥便是航道之中重要一环。”

    “以叛臣足利义持的态度,朝廷想要在陆奥修建官场基本不可能,那大明洋航道的开辟便只能作罢。”

    “末了,若是此次不将足利义持事件平息,那日本之中心属朝廷的许多官员都会遭到清洗,这不利于朝廷和日本的外交。”

    “据臣所知,在足利义持拒绝称臣后,便在当夜对京都城内许多心属朝廷的官员举起了屠刀。”

    “此事被爆后,日本关西与关东之地人心惶惶,急需朝廷表态才能站队。”

    “一旦朝廷愿意支持足利义嗣世子,那关西和关东的官员即便不站队朝廷,也不会与叛臣足利义持来对付朝廷。”

    “足利义持所能掌握的,无非就是日本的京畿之地,手中兵马亦不过五万罢了。”

    “当下海军虽然大部分舰船都在检修,但新下水的新船尚有宝船十五艘、大福战船四十艘,马船六十艘。”

    “如果加上鲸海卫的兵马,朝廷便可以派出上万兵马,对京畿之地的叛臣足利义持平叛。”

    “当然,在此之前还是需要征得足利义嗣世子的同意才行。”

    杨展说着说着,将目光和话题引到了站在殿内,旁听了大半个时辰的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身上。

    足利义嗣不得不说十分幸运,他十岁被派来大明学习,如今已经十六岁。

    由于在大明入乡随俗,他的饮食也偏向大明的士大夫们,所以发育的很是迅猛。

    在大明朝,他这五尺(160cm)的身高算是中下,但放在日本,他便是万里挑一的高挑之人了。

    站在他一旁,年纪已经很大的足利满隆也不过才四尺七寸(150cm),而这已经算是日本中上的身高,足利义嗣比他高出整整半个头还多。

    再给他过几年大明日子,恐怕他能再涨一二寸。

    正因如此,足利义嗣平日里最满意的就是自己在大明生活而增长的身高,平日里也多以日本国世子的身份自居。

    现在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足利义持不仅要求断绝明日君臣关系,还要他返回日本出家为僧,因此他的心情是十分惶恐的。

    尤其是当他见到庙堂上大部分文官都拒绝出兵日本,帮助他复国时,他的心情更是可以用心如死灰来形容。

    这样的情况下,越国公杨展的一席话无疑让他看到了曙光,连忙作揖:

    “下臣恳请陛下出兵,为下臣复国!”

    他一边说,一边低声啜泣了起来,这是他的叔叔足利满隆教他的手段。

    当他的啜泣声响起,半响不说话的朱高煦也转身对金台之上的朱棣作揖道:

    “陛下,人无信而不立,国亦是如此。”

    “我大明宗藩自东洋往西小西洋而去,若是对于家门的日本内乱都坐视不理,那又如何让万里之外的各藩国信服朝廷呢?”

    朱高煦一开口,先前跟随解缙等人开口的郭资、宋礼等人面面相觑,缓缓退回了队伍之中。

    眼见他们退走,其它人也尽数退走,唯有解缙还高傲的像只大鹅般站在队伍前方。

    朱棣瞥了一眼他,内心摇摇头后才开口道:“太子言之有理,日本为我藩臣,且足利义满对大明恭敬,与我宛若父子亲昵,如今他去世不过三载,其国内便爆发内乱。”

    “若是不能履行与他生前之约,我亦心中难安。”

    “平江侯陈瑄、平越伯杨文、左都督徐增寿……”朱棣缓缓念出三个名字,武官队伍之中也缓缓走出了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